破除健康误区 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疫情防控科普宣传饮食篇

发布时间:2020-02-04发布人:管理学院浏览次数:372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扩散,席卷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同2003年SARS(非典)疫情所带来的后果一样,我们切身感受到这类传染性病毒疫情对全人类生命健康所带来的重大威胁。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指出,武汉肺炎疫情暴发的病毒源头之一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事实上,2003年的SARS疫情也同样由于人们食用了带有致命病毒的果子狸而引发。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已经成为疫病之源。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导致公共卫生风险大大加剧。科学统计发现,有超过70%新发传染病的病毒来源于动物。

食物本质上是满足人类身体营养需要的最基本物质,人们之所以食用野生动物,主要源于不合伦理的健康误区:一是“口感佳”误区。猎奇客认为,野生动物常常疲于奔命地存活,因此肌纤维发达,口感更筋道。然而,现代养殖常常依据人们喜好生产肉类,肉质口感更符合人类需求。二是“营养高”误区。猎奇客认为,野生动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然而,国内外营养学家的研究发现,野生动物与普通家禽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三是“零风险”误区。猎奇客认为,野生动物只要做熟就可以放心食用。然而,野生动物缺乏防疫工作的保护,体内常常寄存大量的未知病毒,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需要破除健康误区、杜绝食用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同体共生,做到绝对的事前防御,避免类似威胁全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再次发生。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安网http://www.cfsn.cn/front/web/site.searchshow?pdid=0&id=1043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陆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