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本站首页>>教材建设>>正文

【政策文件】山西医科大学关于印发《山西医科大学教材建设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2日 10:04   点击量:

各教学单位,行政各部门,各教辅单位、重点科研单位,各附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材建设的要求,统筹推进学校教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根据《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山西医科大学教材建设规划(2022-2025年)》,经2021年12月15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山西医科大学

教材建设规划(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材建设的要求,统筹推进学校教材建设,根据《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抓手。学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核心,坚持“价值导向、育人为本,特色引领、统筹推进,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强化审查、严把质量”教材建设思路,坚持推进教材质量建设,取得了务实成效。

(一)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将教材建设纳入《山西医科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山西医科大学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建设方案》;建立了全校教材建设工作专班,明确教材建设工作专门机构。

(二)重点教材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我校共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10种,我校开设相关课程全部使用马工程教材,课程覆盖率达到100%。

(三)教材选用更加规范。坚持教材审核排查机制,通过全面排查,未发现不规范不合格教材,退出了一批自编教材。

(四)教材质量明显提升。学校韩清华教授作为第一主编的《内科学》(第8版)获得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韩玲革教授作为副主编的《医学文献检索》(第3版)获得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一等奖,高彩荣教授作为副主编的《法医病理学》(第5版)获得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3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奖励。

(五)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学校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激发,仅2016-2020年,学校140余名教师参与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等120余部规划教材编写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高教材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为重点,规范和创新教材建设与管理机制,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体现山西特色、医学特色的山西医科大学教材体系,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设原则

1.坚持价值引领,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使教材领域成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育人为本,规范教材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杜绝有民族、宗教、地域、性别、职业、年龄歧视和商业广告等内容。

3.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优势特色。适应新时代形势要求,更新发展理念,推进工作机制、方式方法变革,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成果,及时融入相关学科领域科研更新发展,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立足山西,面向全国,重点瞄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健康中国、健康山西战略、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医药人才培养需求,突出原创价值,凸显地域特色。

4.坚持统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持党对教材建设的统一领导,实行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管理机制。注重整体规划,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教材建设合力。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在教材编写、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指导和审查作用。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学校教材建设全面加强,更加支撑健康中国、健康山西高质量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提升,育人功能显著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组织机制更趋完善。全面建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材建设体系。教材管理主体明确、职责明晰,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教材管理组织架构。教材建设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实现有章可循、依法管理。

——教材质量显著提升。遵循“选优、选精、选特、选新”的原则,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符合全国和我省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反映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高水平教材,打造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的山西高等医学教育教材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教材建设管理体制

统筹谋划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作为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山西医科大学、一流专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与一流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在学校校教材工作领导组(教材建设委员会)领导下,根据各学科专业领域教材管理基本制度规范,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开展规划教材编写指导和审查等工作。加强教材建设组织领导,把教材建设列为学校重要议题之一,建强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全面落实学校教材建设工作。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信息反馈制度、阶段检查制、目标审核制,促进教材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

(二)规范教材建设运行机制

实行教材编写准入制度,明确教材编写要求,明确教材编写人员资质要求,加强教材编审专家队伍建设。实行教材周期修订制度和淘汰制度,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技术最新突破、学术研究最新进展进入教材进入课堂,及时淘汰内容陈旧、错误率高、缺乏特色或难以修订的教材。建立全校教材库管理制度,搭建优秀教材库和推广平台,定期选树对育人效果显著、益教利学、师生评价高的优秀教材。

(三)坚持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

按照“不讲条件、应用尽用”的原则,全面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凡是开设与“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均要把“马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指定教材统一使用。采取多种形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价购买和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

(四)严格规范教材选用

根据学科特色,建立教材排查指标,明确排查重点,统筹规范推进排查工作;全面推进分类排查,按学科专业属性对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发现了一批高质量教材,优先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教材。全面规范教材管理,建立专业教材书目库,完善教材信息备案制度,实现教材选用信息共建共享。

(五)推动培训交流

积极引导学校教师参加各种形式专题培训活动,力争实现教材编写人员培训全覆盖。积极开展和参与新教材编写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参加新版精品教材展示会,持续扩大教材建设的影响力。

(六)激发创新活力

将国家优秀教材奖纳入学校教学奖励体系,并予以专项奖励,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激发我校教师开展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加强教材建设科学研究

依托学校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和课程建设中心等研究机构,成立山西医科大学教材研究中心,承担教材工作调研、研究攻关、教材开发等工作。设立教材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申报教材研究专项课题,加大对于教材建设的资助和支持力度,支持对教材内容价值导向、教材编写理论、新形态教材开发、学科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等教材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加强教材研究成果交流,定期组织参加教材建设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学习交流优秀经验做法,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建设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对本校教材工作负总责,将教材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学校发展重要议程,落实国家和山西省教材建设相关政策,山西医科大学教材工作领导组(教材建设委员会)作为学校教材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学校教材工作的统筹指导;教务处、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作为专门工作部门,负责教材规划、编写、选用等日常工作;山西医科大学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负责教材审核、评议、研究等工作。学校各级教学委员会要根据我校学科专业属性,结合优势特色学科,制定全校各学科专业领域教材管理基本制度规范,激励教师参加规划教材编写指导和教材选用审查等工作。教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政策,统筹全校教材工作。

(二)建立信息平台,强化监督检查

依托本科、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建立学校教材管理平台,成立教材审核专家库、编写人员信息库、以及集教材编写、教材选用、教材使用于一体的教材基本数据库,实现教材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要定期开展教材选用抽查、审查工作,指导和督促学校开展教材建设。

(三)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教材建设经费投入,设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保障教材编写、审核、选用、研究和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支持高水平教材建设。加大对教材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总结优秀经验成果,发挥典型示范,扩大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材建设实施整体水平,为学校高水平教材建设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