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医学专业概况
(一)发展历程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是国家首批法医学一流专业建设点和财政部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1980年山西省公安厅与山西医学院联合办学开始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招收本科生。1983年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召开了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对山西医学院创建法医学专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推广,被公认为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同年山西医学院正式成立法医学专业。1993年获批法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法医学院及司法鉴定中心(全省第一家和全国高校首家司法鉴定机构),2003年获批法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教育部和财政部高校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法医学院士工作站。
法医学专业为山西医科大学高峰学科,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于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特种医学是山西医科大学6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之一,为山西医科大学高峰学科,由放射医学(核医学)、法医学、职业病学3个二级学科组成。2017年获批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特种医学山西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特种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2-2024连续三年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入选中国顶尖学科、校友会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学科。
法医学专业现有本科在校生506名,先后建立了27个专业实习教学基地和3个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在45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即“公安-院校联合,德能双修,教学、科研、检案相结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2019年成立“宋慈班”教学创新改革试点,实施卓越法医师计划,建立健全法医学普识教育、实践教育、科研教育和高端人才培养“三教一培”体制和机制,进行“5+3+X”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进行新时代法医学“有组织填空式”学科建设模式的创建和探索。

图1法医学专业建设发展历程
(二)学院概况
1.组织架构图

图2法医学院组织架构图
2.教研室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下设3个教研室及1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开设18门法医专业本科课程。目前法医学专业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全国高质量医学教师教学发展在线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各类一流课程形成了有梯队、多层次、全覆盖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法医学专业为了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的需求,在学校自建“E教学平台”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智能实验室和现代化教学设施,全面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和泛在学习。

图3法医学院本科教材、课程及虚拟仿真课程
3.实验室
法医学专业拥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法医临床学实验教学平台及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1个实训中心,鉴定中心司法鉴定平台每年新增数百例真实案件,涵盖了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毒物、法医物证类司法鉴定项目,是案例式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案源,可有效用于课堂及实践教学。


图4实验室建设
4.科研平台
学校和学院共建了多个创新创业平台,拥有法医学山西重点实验室、法医学山西省‘1331’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法医学山西省本科高校示范实验室、法医学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中心平台(山西省法医鉴识工程中心)、4个创新团队及法庭科学研究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近五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级课题38项,横向课题9项;发表SCI文章133篇、中文核心文章77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1项,主持制定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准标,参与制定21项行业标准。“十五五”人卫社规划教材全国法医学专业第六轮教材编写中,我院共有25名教师39人次参加全部11门课程15本教材的编写,其中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3人担任主编,3人担任副主编,编委25人,居于法医学专业院校第一;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主编10人,这些教材不仅紧扣法医学理论知识,还融入了行业最新技术和实际案例,为推动法医学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5法医学院科研平台
5.师资队伍
法医学院现有教职工45名,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9人,管理人员7名。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博士生导师22名(校内12名,校外10名),硕士生导师71名(校内26名,校外45名)。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1名,柔性引进院士2名、海外特聘教授5名、外聘兼职教授120名,培育国家级人才2名。
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人社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和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培育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海外优青1人,山西省首批“三晋英才”人才支持计划10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3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1331”领军人才工程”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3人,山西省“三晋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西省“三晋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名,山西省教学名师3人。

图6 法医学团队

图7法医学院专业教师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
根据校院两级联动教师培训体系,开展新进教师、中青年教师、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和专题培训。通过新教师试讲、集体备课、教学督导听课、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与竞赛、学历提升与进修学习、国内外交流访学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师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近5年以来,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及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全国教学竞赛奖一等奖2项(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3项(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2项,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1项),省级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图8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与竞赛
依据《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管理办法(修订)》,支持教师到QS/Times世界排名TOP200高校访学,要求具备相应外语能力(如雅思6.5分以上),经费由学校公派或政府资助。近三年,共有14人次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参加国际会议,1人次赴国外访学。鼓励教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如山西医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按培养协议享受经费支持。近5年共有18名专业教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

图9国外访学交流
6.实习基地
学院设有法医学专业实习教学基地27个,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北京、甘肃、天津、江西、山东、新疆等多个省市;省内临床实习教学基地3个。

图10实习基地
二、专业特色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立足“全国第一”的历史起点,历经45年发展,形成了“历史传承与时代引领交相辉映、公安院校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顶尖人才与重大成果相得益彰、精英培养与行业贡献硕果累累”的鲜明特色。
(一)肇始与引领---开创并持续塑造全国法医学教育的标杆
本专业不仅是历史的开创者,更是新时代的引领者。1980年,我校与省公安厅联合创办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1983年,承办的“晋祠会议”在全国推广了公安-院校联合办学经验,确立了法医学高等教育的“山医模式”,成为中国法医学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开创了历史,奠定了“山医模式”。
2023年,时隔40年,我院再度承办国家级发展论坛,擘画新时代蓝图,并主导发表《中国法医学“晋祠宣言”》,就法医学新概念、新内涵、新定位达成全国共识,成为引领新时代法医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从开创专业到引领思想,我院始终站在全国法医学教育发展的潮头。

图11 2023年中国法医学科技术发展论坛(纪念晋祠会议40周年)
(二)深度融合---独树一帜的“公安-院校”协同育人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破解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构建了全链条、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一个核心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安-院校联合,德能双修,教学、科研、检案相结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即“一联合 、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衔接。开展了两大改革创新:①2019年,设立“宋慈班”教改试点,实施“5+3+X”本博贯通培养探索,打造卓越法医师的“尖刀班”,实现了拔尖人才创新培养。②在新时代,创建并探索“有组织填空式”的学科建设新路径,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推动了学科创新发展。

图12育人体系的创新改革
(三)人才高地---顶尖学者领衔的科研与师资劲旅
在山西省委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汇聚了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重大成果。主要表现为:
①顶尖人才领衔: 由国家杰青朱波峰教授(同时入选万人计划、卫健委突贡专家等)领衔,全职引育了包括海外优青(张丹)、中组部万人计划(严江伟)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高达94.7%。
②重大成果涌现:“十三五”以来,团队连续斩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标志性项目,科研总经费超5600万元。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33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3项,在损伤病理、法医遗传、毒物分析等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学奖
③平台实力雄厚:拥有法医学山西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中心,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力支撑。

图13 师资劲旅
(四)育人硕果---为全国法治战线输送核心骨干力量
经过45年的建设与培养,法医学专业毕业生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优,真正成为了行业的栋梁。据统计已为全国32个省市培养和输送了2885名本科生和507名研究生,是全国培养法医人才最多的单位之一。毕业生已成为各地法医技术的核心骨干。在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前两期)中,我校校友占比高达13.3%,充分彰显了我院人才培养的卓越质量和行业影响力。同时,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公安部二级英模、全国人大代表、十八大党代表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图14 2025年法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合影

图15 公安部全国青年人才库第一二期中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生42名,占13.3%
法医学专业以建设“一流专业”和 “一流学科” 为核心目标,把本科生培养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推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及医教协同机制,全力实施国家一流学科提升计划,夯实法医学学科基础,增强在法医学领域的区域特色服务能力。立足山西,放眼全国,致力于打造区域高水平、特色鲜明且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知名度的国内一流品牌专业,为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法医学事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应用型高级法医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