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历程
山西医科大学计算机教学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电脑室,隶属于科研处,成立之初,每年只能为研究生开设十几个学时的计算机课程,但在全国所有医学院校中,我校是开展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最早的院校之一;1986年在电脑室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中心,开始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课;1999年成立计算中心,成为学校直属的教学部门;2009年1月正式成立了计算机教学部。

图1 计算机教学部发展历程
2、组织结构图
图2 计算机教学部组织结构图
3、教研室
山西医科大学计算机教学部设有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教研室2个教学组织。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7门及多门公共选修课。计算机教学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近五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中国高校计算机CMOOC联盟优秀课程1门;获批各级教改项目12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横向课题等有新突破;主编参编各类教材5部;教师在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5项。

图3 教师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及聘任证书

图4获批各级教改项目
4、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心具备标准化机房9个,560余台计算机供实验教学使用。中心主要承担以下任务:承担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任务;为管理学院等相应专业提供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医学类技能考试等各类考试、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图5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及考场
5、师资队伍
截至目前,教职员工15人,其中教师11人,教辅3人,管理人员 (含3名兼职管理人员)4人;教授(含1名正高其他)2人,副教授1人,讲师8人;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1人;硕士13人,在职博士1人,是一支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图6师资队伍结构图
通过高校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在职研修等培训方式,通过工作坊、教学沙龙、教学比赛、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师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图7 计算机教学部师资培养模式
6、特色项目
山西医科大学计算机教学部成立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办学理念引领下,结合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奋斗目标、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医疗数字化发展趋势,以计算机教学部发展实际,确立教学定位:通过计算机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及跨学科思维,为其临床、科研及管理工作赋能;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医学问题,又具备跨学科思维的新型医疗人才。践行“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以学校“HELP”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
1)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通过 “医学化” 的内容重构、场景化的教学实施、能力化的评价导向,构建 “医学特色鲜明、服务临床与科研、注重实践应用” 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图8 计算机教学部课程体系
2)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计算机教学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水平为手段,积极推进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医疗大健康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获批2023年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中国高校计算机CMOOC联盟优秀课程1门。

图9 计算机教学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
3)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计算机教学部坚持育人为本,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 “人工智能与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比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大赛获奖100余项。在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斩获特等奖、国家二等奖;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