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0)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08日 13:07      访问次数:

附件1


批准立项年份

2009

通过验收年份

201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1——2020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晋建华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郭晓晶/13466838736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42141345@qq.com

所在学校名称:山西医科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汤艳/13903402941



2021年  1 1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成立于2006年,于2008年获批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1月通过验收。2015年正式搬迁至山西医科大学中都校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将原先单一教学实习功能的实验室整合为多功能、多层次、现代化、辐射面广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现将2020年中心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系列课程

根据我校早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基于我们模拟医院致力于提升学生临床能力的使命,也基于我校学生提升临床操作技能的迫切要求,模拟医院于二〇一七年开始针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免费专业、“5+3”一体化专业、临床医学兆泰班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至2020年课程惠及所有临床医学及临床医学相关专业,2020年培训的学生约3500人。

2.传统“桥梁课程”实习实践教学

含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外科总论》、《麻醉学》、《影像诊断学》及护理专业《健康评估》。针对今年上半年2017级学生不能返校上课,在学习通上利用自建课程,录制操作示教视频并上传,开展诊断学实习;同时利用“医学魔课”平台,练习相应的实践内容。

3.开放实验室

-三年级临床及相关专业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时少,讲授技能多,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并且本学期末没有安排相应的技能考试,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向该阶段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互相录制教学视频,在录制的过程中,自我评价、互相找出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选择优秀的视频可以做为规范示教视频。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主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主要评价。自中心建立以来,学生毕业率与学士学位授予率均逐年提高,临床类医学生执业医师通过率、就业率逐年提高。

学生经过中心的严格培训,在校生的临床技能教学效果考核、毕业后用人单位均给予较高评价。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常规进行的很多临床技能考试考核不能如期进行。下半年,中心领导组织全员教师梳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分析近些年来我校毕业生在考试中的问题差距,带领教师寻找差距原因,以寻求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改革,完善了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我校毕业生临床基本能力为己任。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实训中心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结合当前中心的师资发展状况,为确保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质量,中心教学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如下:中心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由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影像、麻醉等方面学科教师组成。教师教学责任心强,科研水平较高。实验教学队伍经过优化组合,已形成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中心有教师36名;学历结构:博士24名,硕士11名,学士1名,职称结构:正高22名,副高9名,中级7名。中心采用小班(30~40人/班)授课模式,小组训练采用5~6人/组配备一位指导教师一套训练模型的教学方式。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经验收合格后,经过约7年时间的沿革,进行如下建设举措,并取得一系列的成绩。

1、合理配备实验教学队伍:全面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为保证教学质量,中心教学队伍以专兼职结合、老中青搭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原则。

2、中心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实行统筹安排、调配、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严格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专家定期督导,对新加入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严格教学管理检查制度的实施。坚持对实验队伍进行岗前培训。新学期开课前集体备课,新教师试讲试做,修订培养方案、修改教学大纲统一教学内容。

4、教改课题立项的倾斜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对申报成功者或已形成成果者实行奖励。

5、制定承担临床技能教学人员的准入条件:①临床技能教师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教师资格证,即兼具临床和教学经验。②硕士及以上学历。③所学专业与带教专业相吻合。④热爱临床实训教学。

6、中心历经十年的建设,教师成员具备丰富的临床技能和教学经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稳定。中心教师定期参加各项临床新进展、新理论培训和会议。有针对性、有计划选派实验室人员进修学习与深造,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获得多项实验教学及科研成果,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和著作,以适应医学教育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实训中心教学改革立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扩大医学模拟教育应用,拓展中心教学功能

实训中心作为临床模拟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地,提供了以模拟临床操作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医学模拟教育手段,在原实验室基础上扩建,增设了麻醉、影像、妇儿、五官、护理和综合技能等实验教学部分,加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例如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教学,整合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容;利用十余种手术术式,整合麻醉、无菌术、手术和术后检测等学习内容;为加强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决策思维以及职业价值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利用可模仿百余种病例的“生理驱动”型智能模拟人——HPS,逼真再现各类临床场景,学生以小组完成案例诊治过程,涉及角色分工,团队配合,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在传统实验教学和考核手段上,融入了特殊的医学模拟手段——标准化病人,利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严谨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加强中心的教学功能。



2、根据授课对象,调整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按照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和标准,强调实践教学,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形成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体系,旨在建立一个加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的现代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力求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问题式、发现式、自我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4、培训标准化病人(SP),完善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系统

SP在临床技能教学与考核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SP较其他模拟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教学中,教师与SP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如病案讨论、主题讨论等加强学生横向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

5、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科学测量和诊断学生是否达到了特定的医学教育目标及达到的成果,从而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目前校级教改课题《高仿真模拟人在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在研中,该课题以高仿真模拟人为载体,以强化学生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目的,相关论文正在撰写中。

山西省教改课题“开放实验室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已于今年结题。该课题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研究形成模拟教学开放实验室管理运营评价表、开放实验室模拟教学技能评价量表和模拟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内容,开放实验室环境评价量表,完成具有科学性、客观性、适用性的模拟技能教学开放实验室评价量表体系建设。2.基于线上学习平台支持的诊断学实践技能混合式教学贯彻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学习平台对接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之路,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技能学习效果以及评价反馈体系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适合医学生个性特点的的线上、线下教学临床技能学习环境与教学设计。3.科研最终成果是形成模拟教学开放实验室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方法与管理若干规定。4.着力于临床技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提出可供教学实践参考的对策建议。 5.在国内刊物上正式发表三篇教改论文。

2020年以示范中心为主导,立足上述内容,申报省级教改课题6项。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中心教师立足自己专业积极投入科研项目中,2020年中心人员在研省级科研项目四项,发表科研文章十余篇。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在新校区实验室建设的契机下,采购和配置全套模拟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利用模拟教育,设想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以AR、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正常运营并积极更新 “临床技能实训课程网站”与“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网站”等教学平台,疫情期间在我校“学习通”平台自建《临床技能基本训练》、《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外科总论》、《麻醉学》课程,购买相应的虚拟学习软件,即使不在校园,也能完成相关临床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引进和拓展临床技能虚拟实验室及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的相关软件,提升和推进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的结合,使临床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教学管理工作程序、实验室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培训和管理标准化病人并投入到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和五年级临床技能毕业考核当中。走出学校,走入社区,对群众进行心肺复苏等技能公益培训活动等。利用微信、光明网、抖音等网络平台,宣讲急救知识,受到了广泛的称赞。

除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中心教师利用中心的模型设备,免费对全校教师学生开放实验室。2020年,开放项目二十余项,包含心肺复苏、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内科基本技能虚拟操作训练、虚拟腔镜持物训练等内容,惠及学生两千余人,涉及专业有临床、麻醉、口腔、护理、法医、影像、公共卫生等。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课程网站分设课程建设、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精品课程、教学论坛等各栏目,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学,全面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目前还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互动留言多条,引起广大师生好评。

良好的教学平台与教学效果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兄弟院校的关注,2020年受疫情影响,交流互访收到一定限制。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15月底我校影像专业毕业生返校,但受疫情影响,不能返回教学医院实习。模拟医院受命安排相应的临床实习内容让同学们在校内一样可以开展实习,学习相应的病例并练习相关的操作。

2、中心与山西省卫健委考试中心联合承办了山西省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3、开展“院外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与管理学院合作开展“院外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医学生掌握这项基本技能。

4、与我校医院管理处联合举办第五届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附属人民医院等18所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的4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心师资力量中专职教师较少,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任务,影响其他教研项目的实施。

2、硬件建设与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统一。某些常用设备更新较慢;而部分高端设备受学生数量、学生学习阶段及使用成本等综合因素,整体使用率较低。

3、示范中心整体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是中心的整体管理相对滞后,智能教室、自主预约等功能有待改善。

3、课程内容以单项技能培训为主,整合课程相对较少。教学改革较少,尤其是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忙于应付基本课程,对整合课程的思考较少。临床技能培训的活力不够。

4、临床技能中心整合了我校模拟医院、第一医院技能中心、第二医院技能中心的资源,属于多校区共同运行,但各校区所面向学生的学习阶段不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具有各自特色。相对来说标准不够统一。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一)所在学校的支持

在学校领导下,中心充分认识到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对目前教学管理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教学管理评估到学生临床实践等教学环节上修订工作指南,用于教学工作管理。

除政策上支持外,资金投入上亦给予倾斜,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改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工作,亲自指导落实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安排,反复修订培养方案。每年有固定的经费用以加大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控,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为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提供有力保障,使实训中心从建立至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二)山西省教育厅对我中心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类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估和认可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建设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山西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中心在我校医学教育中所作出的成绩,认为在我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室以来,学校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很大,师资队伍建设有特色、有成效,相关课程建设力度大,临床技能教育有特点、有影响力,中心专职队伍工作状态很好,学校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工作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同时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中心专职教师成长计划,加强高质量项目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把好的态势维持下去。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强化主干课程的教学

强化桥梁课程(含诊断学、外科总论、影像诊断学、麻醉学)及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类)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标准,实现各主要教学医院教学之间的“同质化”。

(二)完成临床技能考核体系建设,以考核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完成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分阶段技能考核。执业医师分阶段考核(第一阶段)主要考核体格检查、问诊、病历书写、心肺复苏术等技能。我们要按照国家要求精心准备考试,考后做好结果分析,找出学生技能的短板,分析原因,促进教学改革。

(三)与我国高水平大学临床医学教学模拟中心接轨、拓展教学功能,加强模拟医院的示范辐射作用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构设置;临床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带教水平;学校所有附属医院青年医师(教师)临床能力的培训;对全校所有师生员工急救心肺复苏及体外自动除颤培训;建成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四)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包含以下内容:

1、医学模拟教育中的信息化技术。2、资源共享促进实践教学同质化。3、竞赛和考试应用的信息化手段。4、医学模拟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具有示范中心的署名。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011日至1231

一、 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所在学校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山西省教育厅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www.sxmu.edu.cn/mnyy/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

山西省晋中市大学街98号

邮政编码

030001

030600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10000

设备总值

5400 万元

设备台数

1056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200万元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晋建华

1963

教授

主任

管理

博士

博导

2

孟彩霞

1963

教授

副主任

管理

硕士

硕导

3

童玲

1982

讲师

副主任

管理

硕士

4

王斌全

1960

教授

副主任

管理

博士

博导

5

韩清华

1965

教授

副主任

管理

博士

博导

6

魏志刚

1973

副主任医师

外总实验室主任

教学

硕士

硕导

7

陈玮

1967

副主任医师

内基实验室主任

教学

硕士

硕导

8

杨静

1963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博导

9

方敬爱

1966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博导

10

霍丽娟

1962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1

郭建昇

1961

主任医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2

李晋

1967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3

张新日

1961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4

孙李斌

1979

讲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5

刘红亮

1983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6

韩树峰

1964

主任医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7

吕洁萍

1971

副主任医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8

卢向东

1970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19

杨海澜

1957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0

阴怀清

1963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1

洛鸿洁

1977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2

张紫媛

1974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3

李军

1964

主任医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4

任寿安

1965

主任医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5

陈剑芳

1973

副主任医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硕导

26

郭晓晶

1977

实验师

教师

教学

硕士

27

李昱

1981

实验师

教辅

教学

硕士

28

张亚民

1973

讲师

教师

教学

硕士

29

翟旭雯

1976

讲师

教师

教学

硕士

30

王淑丽

1980

讲师

教师

教学

硕士

31

徐晓玲

1978

讲师

教师

教学

硕士

32

王娜

1988

助教

教师

教学

硕士

33

樊辉如

1989

助教

教师

教学

硕士

34

李秀莹

1972

主管护师

教师

教学

硕士

35

徐芳芳

1982

护师

教师

教学

学士

36

韩继斌

1968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李建兰

1969

副主任技师

教学

硕士


2

高艳

1972

副主任技师

教学

硕士


3

徐丽娟

1976

主管技师

教学

本科


4

郭素芬

1979

主管技师

教学

本科


5

梁志鹏

1984

主管技师

教学

硕士


6

杨英

1984

主管技师

教学

硕士


7

孙转转

1994

技师

教学

本科


8

朱燕林

1993

技师

教学

本科


9

张慧玲

1993

技师

教学

本科


10

靳倩妮

1993

技师

教学

硕士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内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段志光

1963

教授

主任委员

中国

山西中医药大学

外校专家

1

2

周芸

1971

主任医师

委员

中国

山西省人民医院

外校专家

1

3

刘慧荣

1959

教授

委员

中国

首都医科大学

外校专家

1

4

覃凯

1972

副教授

委员

中国

山西医科大学

校内专家

1

5

胡先明

1968

主任医师

委员

中国

山西省儿童医院

外校专家

1

6

葛文嘉

1968

副主任技师

委员

中国

山西白求恩医院

外校专家

1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面向的专业

学生人数

人时数

专业名称

年级

1

医学影像学

2016

90

2664

2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17

150

17720

3

临床医学兆泰班

2017

32

3544

4

临床医学(五年制)

2017

600

70880

5

临床医学(免费医学生)

2017

120

14176

6

麻醉学

2017

120

14176

7

医学影像学

2017

150

17720

8

眼视光医学

2017

30

3544

9

精神医学

2017

60

7088

10

儿科学

2017

120

14176

11

口腔医学

2017

60

7088

12

法医学

2017

120

14176

13

预防医学

2017

150

17720

14

临床医学(留学生)

2017

60

7088

15

护理学

2018

300

6000

16

康复治疗学

2018

70

1680

17

运动康复

2018

70

1680

18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18

150

1200

19

临床医学兆泰班

2018

30

240

20

临床医学(五年制)

2018

600

4800

21

临床医学(免费医学生)

2018

120

960

22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19

150

1500

23

临床医学兆泰班

2019

30

360

24

临床医学(五年制)

2019

600

7200

25

临床医学(免费医学生)

2019

120

1440

26

麻醉学

2019

120

1440

27

医学影像学

2019

120

1440

28

眼视光医学

2019

30

360

29

精神医学

2019

60

720

30

儿科学

2019

120

1440

31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20

120

960

32

临床医学(精准医学)

2020

30

240

33

临床医学兆泰班

2020

30

240

34

临床医学(五年制)

2020

600

4800

35

临床医学(免费医学生)

2020

120

960

36

麻醉学

2020

120

960

37

医学影像学

2020

120

960

38

眼视光医学

2020

60

480

39

精神医学

2020

60

480

40

儿科学

2020

120

960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140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140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12门

实验教材总数

12种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1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72

学生发表论文数

36

学生获得专利数

0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研究

J2020104

晋建华

 倩、李  慧、韩清华、徐  

2020-2022

2

a

2

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下全科医学人才核心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J2020107

 

孟彩霞、乔瑞红、高  颖、侯丽娟

2020-2022

2

a

3

临床医学案例与PBL教学实践的实施效果评价

J2020101

韩清华

刘达瑾、段丽琴、史宏涛、田  

2020-2022

2

a

4

《妇产科学》中异位妊娠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J2020106

郝琦蓉

王跃红、王岚兰、刘二袅

2020-2022

2

b类

5

虚拟仿真教学在精神疾病症状学中的开发及应用

J2020112

 

李忻蓉、刘  莎、赵文涛、王  

2020-2022

2

a

6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系统思维训练和临床技能实践研究

J2020116

柴婵娟

 保、杨志明、高  敏、郭惠欣

2020-2022

2

a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

人员

起止

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HGF/c-Met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对急性肾损伤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81800619

韩继斌

王斌全

2019-2021

20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腺相关病毒对糖尿病膀胱基因治疗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81800668

孙李斌

王东文

2019-2021

2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脂联素介导脂肪组织与肠道之间相互对话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81800710

李晋

魏志刚

2019-2021

2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FSCN1抑制自噬并通过HK2激活糖酵解促进喉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81802793

刘红亮

王斌全

2019-2021

2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

长链非编码RNA REG1CP上调TNF-α激活TGF-β通路介导喉鳞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81802948

洛鸿洁

王斌全  温树信

2019-2021

2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6

基于-轴探讨益肾汤经结肠透析调控SIRT6/NF-κB信号通路改善CRF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

81803947

张紫媛

方敬爱

2019-2021

2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7

Hsa_circ_0089466调控GPR183ERK通路激活对喉鳞癌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化疗抵抗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81872210

王斌全

陈钢钢

2019-2021

55

面上项目

8

基于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肾胶囊修复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81873159

方敬爱

张晓东

李慧

2019-2021

56

面上项目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

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同型半胱氨酸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晋建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44(05)328-332

中文专著


2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晋建华

基础医学教育.


2020,22(02)116-118

中文专著


3

临床医学生假期社区临床实习的探讨

孟彩霞郭亚琴何紫薇


基础医学教育

2020,39(05) 53-57


中文专著

2

4

临床实习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探索

孟彩霞刘昌文吕智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1)12-14

中文专著

3

5

从画家笔中看医学趣味历史

王斌全王磊


中国医学人文.


2020,6(12)33-38

中文专著


6

行医之道——疫情下的反思

王斌全王磊

王梦瑶


中国医学人文

2020,6(06)12-14

中文专著


7

医学精神的三重境界

王斌全王磊


前进


2020,(04) 50-51

中文专著


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评估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韩清华

田晶

中国医院统计

2020,27(03)193-197+201

中文专著


9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Cox回归模型分析

韩清华

田晶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12(06)683-686

中文专著


10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条件脆弱模型分析

韩清华

闫晶晶

田晶

中国卫生统计

2020,37(01) 66-69

中文专


:(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成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L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23篇

国际会议论文数

0篇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66篇

省部委奖数

3

其它奖数

3项

注:国内一般刊物:“(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http://www.sxmu.edu.cn/mnyy/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11万人次

信息化资源总量

16910 Mb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4608M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2项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姓名

徐芳芳

移动电话

13934042357

电子邮箱

wamnyy@126.com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临床技能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5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第五届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校级

40

晋建华

教授

1210-12.11

10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院外急救技术

270

http://www.sxmu.edu.cn/mnyy/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