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 思政网 | 英文版 | 视频校园
../../img/banner_top.jpg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医文苑 >> 正文

缅怀︱一稻济苍生

发布日期:2022-06-28 来源: 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家国兴盛,生民安康,是无数人的祈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袁隆平院士常年奔走于麦田之中;吴孟超院士期颐之年,依然手持手术刀……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民族之所以愈发灿烂辉煌,则正是因为有这些无私奉献的伟大先烈们,他们栉风沐雨,呕心沥血,他们任劳任怨,爱国爱党,他们永远地停留在了历史的丰碑上,也永远地停留在了中华儿女的心头……

基础医学院2020级  杨东超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幅员辽阔的华夏热土上,从来都不缺乏英烈,他们勇于牺牲,为民请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兼济天下的为官之道;“金刀圣手济苍生,披肝沥胆写春秋”,这是“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苍生大医之道;“一稻在手,天下无忧”,这是袁隆平院士除世间饥饿的为农之道?

袁隆平院士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的人民饱受战乱饥荒之苦,即便在战争平息之后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问题便是新生政权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浮夸之风的盛行,又遇天降大旱,在我国发生了三年大饥荒,因此而饿死的人达数百万之多。面对如此情形,在农院从事工作的袁隆平痛心疾首,决心培养出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然而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试验田的水稻在培养之初便经历了暴风雨,导致其被尽数破坏,袁隆平三年的心血就此付之东流。在培养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步就是寻找“败育株”。“败育株”是存在于理论中的一株雄性不育株,没有人真正见过它,且它的出现只在艳阳高照的正午时刻。就这样,袁隆平带领着团队,顶着炎炎烈日,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在稻海中寻找那一株稻草。在历经数十年的风吹雨打,袁隆平从一个知青变成了黢黑瘦小的老人,然时光终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培育出了超级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超级水稻的成功研发震惊了世界,各国竞相寻求购买专利,然而,本可以凭借这项专利成为千亿富翁的袁隆平却将杂交水稻技术无偿给予世界各国,因为他的初衷是消除人类之饥饿。正是因为有超级杂交水稻的成果,才让我国在粮食战争中大获全胜,使国外邪恶势力再也不敢在粮食方面对中国有任何“非分之想”。

袁老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如今的我们距离这个梦愈来愈近,不久的将来,这个梦终会实现。袁老在弥留之际,还挂念着祖国的孩子们有没有吃饱饭,这是怎样的大爱无疆。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如今的我们定不负袁老所托,好好吃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更加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