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时代在进步,我们亦是时代的追随者,生活的赶路人。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我们当代青年人应当追随前辈的奋斗步伐,奋力接棒,奋斗前行。人生因磨砺而出彩,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成就每一个生命的蜕变,也为国家发展注入力量。奋斗不止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每个追梦人头顶的星光,脚下的征途。
管理学院2021级 张豪亮
在深山中长大,他下定决心改变全村被困在山谷的命运,从他当上党支部书记起,他带领全村人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历时7年,在山谷凿出一条条蜿蜒曲折如苍龙的出山公路。道路凿通后,他又重新出发,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产业,历经15年,原本与世隔绝的村落,现在已经有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乡亲们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一万元左右,比修路前整整多了43倍。他牢记初心使命,百折不挠,铸就了“下庄精神”。他是一名普通党员——毛相林。
很早之前,还是孩子的毛相林就常常听到人们因为攀爬山路出现意外的噩耗,从他记事到1997年之间就出现了23次意外,改变家乡的种子就此在他的心中埋下。后来,毛相林在1997年继任了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但是要改变村子的面貌,唯一的办法就是修路。他在村委会上提出了修路的想法,要修一条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当时有人质疑、有人嘲笑、有人否定。在没有资金、没有重型机械设备条件下,要硬生生地在这山谷里凿出一条路,这让当时的村民想都不敢想。毛相林并没有被这些问题所打倒,他给村民们算起了一笔笔的细账,谈起了修路的好处,讲起了党的使命和决心。他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嘴皮算细账,村民们总算有了修路到底的决心。在修路期间有过数不尽的挫折。有次他问乡亲们这路还修不修了,黄发垂髫都举双手喊,“修!”。他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他下定决心,为了下庄村的下一代人不再被这山谷所困,就算他们这一代人牺牲一点又算什么呢,一定要让下一辈人通过一条条的公路走出大山。那片山,曾经将祖祖辈辈困在这见不到天日的谷底;现在,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出了大山,而山上,埋着那些为修路而牺牲的父老乡亲们……
16年前,毛相林带领100多名下庄村的父老乡亲,用自己的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在绝壁之上凿出了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现在,毛相林和村民们也要继续用双手凿出新的“脱贫之路”,续写“愚公移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