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貌,号召青年学子以青春之我融入为乡村振兴热潮之中,6月27日到7月2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团委负责人田璐敏和辅导员杨卿带领“乡村振兴促进”实践服务队16名同学前往忻州市岢岚县和晋中市寿阳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关爱儿童,助力新时代儿童茁壮成长
实践队员于岢岚县第四中学86班开展了预防校园暴力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从互动游戏“逢七过”开始,包括校园暴力的定义、成因与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其中穿插“蒙眼”互动游戏,还有相关电影片段,让学生看到校园暴力的“恶与丑”,以孩子们相互拥抱结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勃勃、踊跃参与。
实践队员在岢岚县西街小学四年级(3)班开展了科学知识科普活动。实践队学生从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现象引入,通过三个趣味科普小实验,让小朋友们领略科学的奇妙和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小朋友们对科学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实践队员在寿阳县南港社区支持下,开展“家庭教育小课堂——沟通的重要性”主题讲座,主讲人分享沟通十法,给家长普及了沟通的重要性,本次讲座帮助父母与孩子更好的了解彼此,有助于缩小隔阂,进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实践队的三名同学去到了寿阳县南林竹镇中心学校开展“社工服务进学校——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旨在不断强化青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保障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知行合一,传承爱党爱国优良传统
实践队员于岢岚县西街实验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欣赏经典红色影片、为党送祝福等环节,让小朋友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理念扎根在小朋友们的心中,引导他们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7月1日是党的102岁生日,在建党节这个伟大的日子,为了学习发扬老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激励志愿者们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营造尊老、爱幼、爱老的良好氛围,实践队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慰问老党员,倾听“退休老党员”讲红色故事,陪伴老党员看岢岚新风貌,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真挚的祝福。本次活动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史,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激发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共色基因、肩负时代担当。


深入调研,青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为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晋中市寿阳县围绕“绘制乡镇资源地图,深入了解居民需求。队员们深入朝阳镇、温家庄乡、解愁乡、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平舒乡和尹灵芝镇进行调研,绘制社工站资源地图,加深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和需求的认知,有助于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社工资源概览。
此外,社工资源图还展示了社区与其他机构、组织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包括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的合作,以及与志愿者团队和社区组织的联动,能够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意度,为每一位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古人曾言:驾言各勇往,实践乃精思。乡村振兴给高校青年提供了更好的舞台,亦须青年以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和更广阔的视野投身其间。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展现了学院师生服务社会、勇担重任的青春风尚,切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图/赵舒雅、刘宇翔、杨天润
文/赵一蓉、卢之毅、 王宇悦、侯鸿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