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懿,一名坚定的中共党员,医学科学院2022级应用心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三年时光荏苒,她在科研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累计完成3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两篇,荣获“优秀毕业论文”的殊荣。
科研之路:从荆棘到繁花
王姝懿的科研之路始于一场硬仗——影像学领域的元分析研究。从浩繁文献检索到精密数据处理,挑战重重。“为转化一个坐标,分析一组数据,经常一坐就是一天。”面对陌生领域与庞大数据的压力,她以非凡定力在无数次尝试与失败中探寻规律。这段“异常艰难”的经历,锻造了她严谨的科研素养、强大的抗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她后续科研的坚实基石。
心理学:不止是专业,更是生命的光
理解与洞察,穿透数据的温度: 进行元分析,面对的是冰冷的坐标点和统计数据。但心理学的训练让她始终牢记,每一个数据点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神经层面的映射。这让她在分析数据时,不仅关注统计显著性,更尝试去理解这些结果背后的心理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这种“人本”视角,使她的研究超越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具备了更深厚的关怀底色。
自我觉察与调适,科研路上的“稳定器”: 心理学教会她的最重要一课,是深刻的自我觉察。在漫长的文献阅读和数据分析中,当疲惫感袭来、当挫败感萦绕,她能够运用所学的认知行为框架,识别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有意识地用更积极、更现实的信念去替代。这份自我调适能力,是支撑她度过无数个“一坐一天”的关键。
展望:以心为灯,照亮未来
手握荣誉,告别校园,然而,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心理学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已经内化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未来,无论是在科研岗位继续探索心智的奥秘,还是在应用领域致力于心理健康服务,她都将带着这份独特的专业烙印——那份对数据的严谨、对人的理解、对自我的觉察、对成长的信念——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