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培养 >> 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 正文

研究生培养
发布时间:2025-06-24 09:21:43       来源:

研究生招生、培养到毕业的全过程。招生内容可为招生简章、初试、复试、调剂、拟录取等(校研究生院与学院公开的内容);培养环节可涉及特色(读书会)或实践活动;毕业可涉及开题、中期、预答辩与答辩等。

招生

本学位点近5年(2020-2024)研究生报考总人数为353人,录取总人数为104人,招录比呈逐年改善的趋势。培养方式以全日制为主,非全日制为辅。近5年生源结构显示,专业背景趋向多元化,地域来源以省内生源占主导,院校来源逐渐呈现以外校生源为主的趋势。

通过招生宣讲会、与本科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加强招生宣传;通过组建专业复试考核小组、对考生多维度全面评估等方式优化复试流程与考核标准;通过搭建学术平台、完善奖助体系等提升优质生源报考吸引力。

培养环节

(一)实践教学

研究生需累计完成不少于1000小时的实习,分为课程同步实习(根据课程安排进行)、轮转实习(集中安排到医疗机构实习)和专业实习(根据导师研究方向安排)三个阶段。实习包括实习动员、实习过程和实习评估三大环节,确保实习规范化、系统化。本学位点设立实习督导专职岗,基地拥有完善的培养方案和5年以上专业经验的资深督导,全面参与教学、实习和论文指导。实习期间,学生严格按照实习手册记录内容,提交方案设计、工作日志和总结报告,最终由校内外导师共同评定成绩。

积极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医院等附属医院合作开展服务项目,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本学位点被认定为民政部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团中央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山西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成果。与吕梁市、晋中市委社会工作部等党政部门合作,构建学校与政府等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

(二)教学基地

山西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

山西省民政厅

山西省老年公寓

山西省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山西大学附中

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河社区

太原仁泰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

山西省残疾人康复医院

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办事处双塔寺街一社区

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街道办事处乾泽园社区居委会

太原市杏花岭区坝陵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共同基地)

晋中市救助管理站

(三)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邀请国内专家来校进行学术活动,指导研究生学术发展,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5年来已邀请清华大学路桂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卫小将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任国英、时立荣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范斌教授等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专家来校开展交流、讲座等,累计50余场。

本学位点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近5年,研究生累计参与线上线下会议、论坛等173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国际学术会议中大会发言累计12人次。

聚焦医务(健康)社会工作,在科研成果、学术活动、志愿服务、社会服务/宁养志愿服务研究和实务方面多有产出。研究生深度参与2024年“首届河汾寒衣讲坛——基于安宁疗护的生命叙事”的论坛设计、组织、会务、交流、新闻报道等各个环节,其核心议题是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研究生全程参与协办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4年会“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历史、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并在罕见病社会工作、器官移植社会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工作等领域多次参加国内和省内交流。

毕业

开题。开题报告的考核是保证学位论文完成的重要手段,研究生课题的选择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论证中评审专家根据“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分表”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严格审核,客观评分。合格者计1学分。具体考核办法参照《山西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暂行规定》进行。

中期考核。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能进入下一阶段论文研究。

毕业论文。可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就某个实务领域开展具体研究,在实际服务的提供中验证及发展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社会政策研究(对当前的社会服务政策进行分析);社会工作项目设计与评估(根据某个社会服务与管理项目进行从设计、执行到评估的服务总结),等等。鼓励学生以自己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务工作为主题撰写相关论文。

社会服务

本学位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适应社会工作部建立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新需求,探索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着手筹建吕梁市社会工作学院、晋中市社会工作学院,并已在吕梁市六个县市实施社会组织孵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开展信访、党建、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示范项目,引领推动地方社会工作发展。本学位点深耕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居民生存和发展能力。依托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社区金融教育项目”,提升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利用能力。疫情期间,专任教师王志中、刘燕等带领研究生团队参与搭建“医心医疫”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与校内外疫情防控,为大学生撑起心灵防护伞,共筑抗疫精神长城。专任教师承接乡村振兴项目,提供专业性、精准化服务,提升农村群众福祉。姚尚满副教授等指导研究生的留守儿童教育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人才,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本学位点致力于提升公众对生命的认知和尊重,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营造积极文化氛围。王志中教授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编写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推动青少年生命关怀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本学位点动员公益文化资源,组建多元志愿组织,增强公众社会责任感。先后成立心愿爱心社、宁养(临终关怀)协会、生命关怀协会等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专业师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引领山西省公益文化人才培养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姚尚满、席婷婷等专业教师,累计面向全省民政、卫生、教育、工青妇残等单位和基层社区开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政策宣讲300余场,助力山西省各市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版权所有©: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351-39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