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光阴如流;春晖桃李,岁月如歌。2009年9月6日,山西医科大学将迎来90华诞庆典。在此,我们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山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19年,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在旧中国动荡的岁月里,学校数次易名,多次迁址。1932年1月,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3月,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8月,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9月,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山西、江苏、山东、浙江四所医学院的卫生系合并组建了山西医学院卫生系,成为当时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六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并由全国著名卫生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原江苏医学院院长邵象伊担任院长。1996年4月,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
90年薪火相传, 90载艰辛拼搏。几代山医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校本部占地总面积1864亩(含新校区1200亩)。学校在编教职员工2054人(含汾阳学院)。学校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校本部现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拥有12个二级学院,8个直属系部,4所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生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细胞生理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53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医学为主,医、理、管、法、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00余项,学科与项目总经费近8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4000余篇。2006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
90年的沧桑砺砥,近一个世纪的蕴蓄涵育,学校凝练了“医理博精,德能高邃”的校训精神,成为一座融铸医魂的熔炉、一个培育白衣天使的摇篮。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为代表的5万余名医药卫生专业人才,遍布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综合素质,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学者以及管理干部;他们以无私奉献的情怀、勇于拼搏的气概,向世人诠释了山医人“献身、务实、团结、进取”的风采与豪迈!
90华诞是山西医科大学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契机,学校将在回顾总结90年发展历程和谋划科学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努力探寻“求知问真、追求卓越,修身悟道、引领未来”的大学真谛,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以校庆活动为载体,传承优良传统,弘扬山医精神,凝聚各方力量,为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着“隆重节俭,务实高效,团结协调,促进发展”的原则,学校90年校庆将开展和举办系列学术活动、高层次的峰会论坛、各类成果展览等系列庆祝活动。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校友汇聚母校,畅叙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我们热忱欢迎关心和支持山西医科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届时拨冗莅校;我们也热切期待各位校友和各界朋友对山西医科大学的发展继续给与热忱关注和支持,携手同心,共襄盛举,共谋未来!
学校已经于2009年4月启动了90年校庆的筹备工作。 敬请广大校友互相转告,欢迎提供能反映学校发展的文献资料、实物、照片等资料和其他形式的支持。学校校庆办公室将为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随时恭候大家的咨询和光临。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山西医科大学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