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青年人才 
 方向骨干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队伍>>方向骨干>>正文

冯艳林



姓名:冯艳林

  籍贯:山西省吕梁市  

  出生年月:1990.02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外语水平:CET-6

现工作地址:山西医科大学

教育背景

西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专业 理学学士 2010.09-2014.07

➢ 主修化学专业,有良好的化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基本的有机实验和无机实验加工工艺,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无机化学专业 理学博士 2014.08-2019.11

➢ 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毒性生物效应,安全性设计,及生物医学应用。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研究其生物效应,及其在光治疗癌症或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

科研经历及社会实践

 纳米材料的毒性生物效应及安全性设计

✓ 随着纳米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纳米材料生产、运输和使用中的泄露将有可能使得纳米材料通过呼吸系统、透皮吸收或吞食等途径进入人体。为了降低纳米材料的生物威胁,实现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设计有利于纳米材料的安全使用,推动纳米科技向前发展,避免人类在纳米科技发展道路上再一次走上先前工业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 纳米材料的应用一般要求其具有较高活性,然而较高的活性常常伴随着较高的生物毒性。Cu2O多面体被广泛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污水处理,农作物杀菌剂等,我们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多面体Cu2O纳米粒子,研究了其晶面特异性生物效应。研究发现短时间暴露后立方体纳米颗粒对生物体系毒性最强,因为{100}晶面的高活性产生的更多活性氧物种,而长时间后则毒性趋于一致,因为Cu粒子解离破坏了晶面差异。

✓ Ag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性质在所有金属中最强,但是其生物应用却很少,因为Ag纳米粒子不稳定,易被氧化,进而解离出对生物体系有毒的Ag离子。我们基于电子补偿效应精细调节Au@Ag核壳纳米结构,获得Ag离子解离能力低、等离子共振特性强的银基纳米材料,拓宽其生物应用领域。Au@Ag核壳结构中存在电子补偿效应,电子可以从Au核流向Ag壳,使得Ag壳富含电子,不容易被氧化,形成生物安全性高且保持优良等离子共振性能的Au@Ag核壳纳米粒子用于细胞拉曼成像和体内拉曼生物传感。

纳米材料的癌症光疗效果研究

✓ 立足于目前医学难题,将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生物医学应用相结合,从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上开始筛选,制备出有前景的纳米粒子。从生物的角度上指导材料的合成,最后又回归到医学应用,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 在了解纳米材料与生物体之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纳米材料进行安全性设计,最终目的是能够设计出生物兼容性好、功能性多样的纳米粒子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光疗,主要包括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近年来已经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

✓ 首次进行了金纳米棒,纳米壳和纳米笼基于同等入射能量条件下的光热和光动力学性能研究。利用体外和体内光疗效果论证相同的入射能量对Au纳米结构的光热和光动力性能的贡献,筛选出具有高效的能量利用能力且具有光疗潜力的纳米粒子。

✓ 设计了一种光化疗体系,在Au纳米笼表面分别包覆pH响应和近红外光响应的智能聚合物层,分别载入具有协同效应的厄洛替尼和盐酸阿霉素药物。论证酸性肿瘤微环境和NIR光照射选择性地释放厄洛替尼和盐酸阿霉素。同时,控制两种药物释放的时间间隔,研究其体外和体内光化疗效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控制药物释放的顺序及两种药物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与光热治疗联合使用,实现化学光疗法的最优化。

纳米材料对促进伤口愈合进程研究

✓ 皮肤创伤已经成为公共健康和经济的主要威胁。这就要求深入了解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并进行大量研究,以开发改进的治疗方法。一系列研究表明,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等多个阶段。

✓ 设计了金钯海胆状异质结构用于程序性的促进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通过调节其组成和表面化学,该纳米粒子显示出很好的纳米桥效应,可以粘附皮肤并密封伤口;在白光照射下可以产生丰富的氧自由基来抑制细菌生长;其海胆状形貌可以促进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分泌IL-10和TGF-β释放,用于成骨,血管生成和骨整合。论证该纳米材料可以控制伤口愈合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而程序化地促进伤口愈合。

与企业合作解决生产工艺中的合成问题

✓ 协助长春技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解决生物芯片微阵列的制备问题。该芯片需要将DNA一端嵌入一个微阵列中来检测染色体插入、重复和缺失等DNA结构变异。该微阵列中含有一种水凝胶连接物,需要将DNA的一端连接到一种水凝胶上,进而制备成微阵列。该连接物一直需要进口,由于美国关税的提高,成本太高,所以协助该公司制备一种新的水凝胶来制备微阵列,有效满足了该企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了产学对接。

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1.Feng, Y.; Zhang, H.; Safety-by-design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based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ir energy edges, Small(accepted,IF=11.459)

2.Feng, Y.;Wang, L.; Chen, C.; Zhang, H., Electron Compensation Effect Suppressed Silver Ion Release and Contributed Safety of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Nano Letters2019, 19, 4478-4489.(IF=12.279)

3.Feng, Y.; Li, X.; Zhang, H., Time-staggered delivery of erlotinib and doxorubicin by gold nanocages with two smart polymers for reprogrammable release and synergistic with photothermal therapy.Biomaterials2019,217, 119327.(IF=10.273)

4.Feng, Y.; Li, X.; Zhang, H., Differential photothermal and photodynamic performance behaviors of gold nanorods, nanoshells and nanocages under identical energy conditions.Biomaterials science2019, 7, 1448-1462. (IF=5.251)

5.Feng, Y.; Zhang, H.; Li, X.,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y-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olyhedral Cuprous Oxide Nanocrystals in Terms of Reactive Crystallographic Facets.Toxicological Sciences2017, 156, 480-491. (IF=3.564)

6. Liu, X.;Feng, Y.(共同一作); Zhang, H.; Shi, H., MAPK-Targeted Drug Delivered by a pH-Sensitive MSNP Nanocarrier Synergizes with PD-1 Blockade in Melanoma without T-Cell Suppress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9, 29, 1806916. (IF=15.621)

主持或参加过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2007063,冠状金-钯纳米异质结在联合光免疫治疗与PD-L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2021/01-2023/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777152,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化学属性与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引发的急慢性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2018/01-2021/12,参加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703232,设计制备诊疗一体化Bi2S3剂异质结构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CT 成像和光动力学及光热治疗,2018/01-2020/12,参加

4.吉林省优秀青年基金,20180520145JH,设计制备具有活跃电子传递能力的硫化铋-锌原卟啉纳米复合物材料用于CT成像指导下的癌症光动力光热治疗,2018/01-2019/12,参加

5.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101304JC,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基于物理化学属性的安全性设计研究,2016/01-2018/12,已结题,参加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573216,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基于能带属性调节下的安全性设计,2016/01-2019/12,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