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进教授团队致力于核素分子显像诊疗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重点攻关心肌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分子影像特征和分层精准诊断新技术。研发多个核素分子影像探针,揭示了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心肌葡萄糖代谢分子影像表征及相关机制、核素心肌灌注分子影像表征及相关机制,阐明了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18F-NaF分子影像特征,对微钙化的冠脉粥样斑块进行分型;改进核医学技术标准,牵头制定我国核素心肌显像在临床应用40多年以来首部《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8)》,对核素心肌显像的规范化应用及在心血管病的推广提供了行业标准。此外,还主持编写了我国其它6个医疗行业的首部指南和专家共识,包括《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0)》、《临床核医学辐射安全专家共识》和《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PET/CT评价专家共识》等,引领我国放射性核素在临床诊疗中的发展前沿。同时发起多个国际网络授课、高峰论坛和培训班;2020年,联手GE药业搭建在线教育平台——MI影论坛,面向一线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应用推广,心内科医生占比达到37%。这些专业和科普活动对推动全球核医学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2020年,基于李思进教授在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科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首个荣获“美国核医学分子影像大会主席杰出贡献奖”的华人核医学工作者。该团队自主研发的“辐睿智配”全自动放药配药系统获得2项国际专利和6个商标;“五模态成像”脑显像设备获得推广。牵头组建“山西医科大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中心”、主持成立“全国核医学分子影像平台”、主持国家卫健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专项资助,计划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把握新机遇、勇担新使命,继续加强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