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 正文

学术动态

中字号

优秀博士学术成果系列展示(一)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09日 编辑 : 浏览量 :

邓志华课题组报道异体肝星状细胞诱导扩增Treg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实验研究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邓志华课题组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doptive transfer of regulatory T cells stimulated by Allogeneic Hepatic Stellate Cells mitigates liver injury in mice with concanavalin A-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的研究论文。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肝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等因素,最终肝脏免疫耐受被打破,引起肝脏自身免疫反应,出现肝脏炎症坏死,并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应用泼尼松(联合应用或不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以来,这一标准疗法已保持数十年不变,但停药后病情极易复发甚至恶化。因此,研究新的治疗策略控制AIH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AIH患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数量减少、功能缺陷,在疾病活跃期更为明显。Treg细胞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可以特异性抑制活化T细胞,且该抑制作用无MHC限制性,FoxP3是Treg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关键基因,有理由认为过继转移Treg细胞治疗AIH是替代或协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有效方法,如何有效扩增Treg细胞并在体内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邓志华课题组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近年研究还发现HSC具有免疫细胞特征,直接参与肝脏的免疫调控,但由于HSC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数量极少,分离小鼠原代HSC非常困难,限制了其研究进展。课题组经过不断摸索研究,运用OptiPrep分离液结合原位手工灌注法分离到BALB/c小鼠高纯度高得率的原代HSC,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新分离的HSC呈圆形,具有丰富的脂滴,在328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自发蓝绿色荧光,逐渐从圆形变为梭形或星形,培养7d后,伸出细长的伪足。原代HSC油红O染色阳性,胞浆中的脂滴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传2代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SC完全表达α-SMA和Desmin,自发活化。课题组进一步将BALB/c来源的HSC与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Treg细胞共培养,观察HSC对Treg的诱导作用,异体活化的HSC可在体外呈剂量依赖性、通过细胞-细胞直接接触方式诱导Treg增殖,扩增的Treg可有效表达FoxP3,在体外可有效抑制Teff细胞增殖。为进一步证实扩增的Treg的免疫调节活性,将扩增的Treg通过尾静脉注射到ConA诱导的AIH小鼠体内,观察其对AIH小鼠受损肝脏的影响,发现扩增的Treg可调节AIH小鼠脾脏Treg/Th17比例失衡,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图2],血清ALT、AST水平IL-6、TNFα、IFN-γ水平降低,发挥了良好的治疗作用。该课题为寻找替代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治疗AIH的免疫细胞疗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研究结果。

图1分离的原代肝星状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自发蓝绿色荧光(A)和油红染色(B)图片

图2过继转移体外扩增的Treg细胞后AIH模型小鼠肝脏病理变化(A:正常肝脏B:AIH模型肝脏C:过继转移Treg后肝脏)

上述工作主要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邓志华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黄会芳(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完

成,邓志华为通信作者。

上一条: 优秀博士学术成果系列展示(四)

下一条: 我校在食管癌致病机理研究领域取得新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技术支持:山西医科大学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