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术动态

中字号

优秀博士学术成果系列展示(2022-11)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01日 编辑 : 浏览量 :

何李明课题组报道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有限元分析和临床疗效观察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何李明课题组在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发表了题为“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 a technical note and summary of the initial clinical outcomes”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详细技术步骤,以及早期的临床疗效结果。

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到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等,尽管融合手术越来越微创,但是各种手术方式仍有较大的创伤和特有的并发症,另外通道下手术视野受限,并不是理想的融合方式。内镜下融合技术作为一种既可以微创减压、又可行椎间融合的手术方式,成为脊柱外科研究的新热点。作者团队设计并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为国内外最先采用这种手术方式的医生。

在文中对PE-PLIF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图文并茂。对35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测量,进一步明确技术特点,最后,通过对随访结果的分析,证实了这项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结果证实PE-PLIF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可以作为一种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可选手术方式。尽管PE-PLIF术的学习曲线仍然具有挑战性并且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但诸如加快术后恢复等益处是显著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创伤更小。具有光明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何李明博士为第一作者,马迅教授和冯皓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上一条: 优秀博士学术成果系列展示(2022-12)

下一条: 优秀博士学术成果系列展示(2022-10)

版权所有@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技术支持:山西医科大学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