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院李思进团队发现超正常射血分数患者存在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2022.6.18 武萍、李思进
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李思进教授团队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of Molecular Imaging,JCR Q1区,IF=9.236)》发表了一篇临床应用研究“Impaired coronary flow reserve in patients with supra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t rest”,对2015年至2020年间被推荐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进行PET心肌血流定量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发现,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55% ≤ LVEF< 65%)的患者相比,超正常LVEF(snLVEF,LVEF ≥ 65%)患者和 LVEF减低(LVEF< 55%)患者的校正后冠脉血流储备(cCFR)降低,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后snLVEF和LVEF减低仍为cCFR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初步随访结果发现,相比LVEF正常的患者,snLVEF患者发生 MACE 的风险增高(图1)。文章得出结论,snLVEF患者容易出现cCFR受损,这可能与其不良预后有关。
研究背景及意义:snLVEF人群在发病人群、病生理改变、临床预后等方面均表现出特殊性,有望成为LVEF保留型心衰(HFpEF)的新表型。European Heart Journal近期发表的一项大样本临床研究发现,在临床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患者中,静息LVEF和不良预后之间存在U型危险比曲线,以LVEF 60-65%为最低点,snLVEF与LVEF减低均表现出不断增高的预后风险(Eur Heart J. 2020,41(12):1249–57)。然而,对于snLVEF不良预后的原因,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李思进教授团队的这篇文章首次描绘了cCFR随着静息LVEF变化的趋势曲线,有趣的是,该曲线与上述European Heart Journal文章里的LVEF-预后曲线呈现出一致性,形象地展示了CFR减低在snLVEF患者不良预后中的作用,进一步支持了snLVEF值得深究的临床和科学价值。
图1 冠脉血流储备(CFR)减低可能在超正常左室射血分数(snLVEF)患者的不良预后中扮演潜在作用。与正常射血分数患者相比,snLVEF患者的CFR值减低(A、D),发生CFR减低的概率增高(B),无事件生存率减低(C)。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17级医学影像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武萍,通讯作者为博士生导师李思进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
文章阅读及全文下载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259-021-0556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