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院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的通知》(晋教研函〔2024〕2号)文件精神,我校全面启动了2024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分类
2024年度项目分为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类、研究生优质课程教材案例类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载体类等4个类型,共11种项目。其中,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类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2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类包括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种;研究生优质课程教材案例类包括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含研究生线下优质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3种;研究生教育教学载体类包括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项目(不涉及我校)、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和示范性科技小院项目(不涉及我校)5种。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实施期为1年,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实施期为3年,其他项目实施期均为2年。所有被支持项目所获成果均需明确标注“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
二、申报范围、对象、限额及要求
(一)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1.申报范围:各研究生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我校在读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且距离基本学制毕业时间达到1年及以上,原则上须基本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取得合格成绩,并能在毕业前完成项目。
3.申报限额:学校择优限额推荐,院系择优申报不限额。
4.申报要求:同一年度、同一单位、同一导师指导的攻读相同学位层次(博士或硕士)和学位类型(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人。申请人需按要求填报《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由学校遴选推荐。
5.支持形式:采用“省校共同资助”模式,其中博士研究生每项共资助1万元,硕士研究生每项共资助5000元,由省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共同支持。
(二)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
1.申报范围:各研究生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我校在读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且距离基本学制毕业时间达到1年及以上,原则上须基本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取得合格成绩,并能在毕业前完成项目。
3.申报限额:学校择优限额推荐,院系择优申报不限额。
4.申报要求:同一年度、同一单位、同一导师指导的攻读相同学位层次(博士或硕士)和学位类型(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人。申请人需按要求填报《山西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申请书》,由学校遴选推荐。
5.支持形式:采用“省校共同资助”模式,其中博士研究生每项共资助1万元,硕士研究生每项共资助5000元,由省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共同支持。
(三)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1.申报范围:各研究生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人事关系在我校且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
3.申报限额:全校共限额推荐20项,请各有关院系按要求择优申报。
4.申报要求:本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内容以《2024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指南》指定内容为参考,重点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等领域,题目可略作调整。项目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含申请人)。申请书内容与其他在研或已结项的同类课题有较大关联的,视为重复申请。申请人需填写《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请书》,由学校遴选推荐。申请人填写申请书时,项目类型选“一般项目”。
5.支持形式:采用“学校全额资助”模式,每项资助经费2万元,由学校从“百亿工程”建设经费中统筹解决。
(四)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
1.申报范围: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项目申请人为人事关系在我校或与我校签署全职工作合同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具备组织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能力,能够作为项目负责人担负实质性建设工作。
3.申报要求:所申报课程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含)以上,特色鲜明、效果良好、影响广泛,具有共享价值。项目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含申请人),无师德师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五年内未出现重大教学事故。项目申请人须是承担该课程实质性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学期。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分为研究生线下优质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3种。申请人需按要求填报对应的《山西省研究生线下优质课程项目申请书》《山西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申请书》《山西省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项目申请书》,由学校遴选推荐。
4.申报限额:研究生线下优质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精品在线课程,全校各限额推荐3项,请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按要求遴选择优申报。
5.支持形式:采用“省校共同资助”模式,每项共资助经费4万元,由省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共同支持。
6.其他情况:
①精品在线课程须适合在线共享学习和混合式教学,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须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能够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且项目成员至少包含1名思政课教师。
(五)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
1.申报范围: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负责人(教材主编)应为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申报限额:全校共限额推荐2项,请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按要求遴选择优申报。
4.申报要求:教材所属课程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及以上,教材名称与开设课程名称基本一致,教材已经获得出版社ISBN号。教材能够凸显学科特点与发展前沿,代表国内本学科同类教材的较高水平,反映研究生教学改革最新成果,有良好的通用性,适合研究生学习特点。项目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含申请人)。申请人需按要求填报《山西省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申请书》,由学校遴选推荐。
5.支持形式:采用“省校共同资助”模式,每项共资助经费4万元,由省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共同支持。
(六)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
1.申报范围: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负责人应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为至少3届专业学位研究生讲授过与申报案例项目紧密关联的核心课程。
3.申报限额:全校共限额推荐2项,请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按要求遴选择优申报。
4.申报要求:原则上只针对专业学位,应基于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中所列核心课程进行申报建设,可以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特点,反映相关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求。案例素材应来源于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研究设计、教育教学等实践领域,突出原创性、典型性、先进性和创新性。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申报。团队成员中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专家或主要负责人。项目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含申请人)。申请人需按要求填报《山西省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申请书》,由学校遴选推荐。
5.支持形式:采用“省校共同资助”模式,每项共资助经费4万元,由省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共同支持。
(七)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
1.申报范围:结合我校“百亿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本年度指定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新建“煤炭公共卫生山西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申报对象:省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所在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具有完善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明确的培养考核要求,能够有效监督研究生联合培养期间的培养过程。共建单位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3.申报限额:全校共限额推荐1项,本年度指定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按要求申报。
4.申报要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具备研究生培养所需的科研设备、研究平台、实践环境,有适合研究生参与的项目及比较充足的研究经费,同时能为研究生进入基地学习、研究、实践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管理等保障条件,有一支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可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指导。共建双方至少已有2年(含)以上实质性合作经历,具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基础,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双方须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约定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培养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申报单位严格按照《山西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申请书》相关要求进行申报,本单位已经支持过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原则上不再支持。
5.支持形式:采用“省校共同资助”模式,每项共资助经费10万元,由省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的比例共同支持。
6.其他情况:基地须设在与高校合作的共建单位,应具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导师队伍、管理队伍、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科研指导、实习实践、学术交流、成果归属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如基地在外省的,须经省教育厅同意立项后还须向基地所在省份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八)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
1.申报范围:指定特种医学一级学科。
2.申报对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百亿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优先支持。学校具备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与条件,能够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3.申报限额:全校共限额推荐1项,本年度指定特种医学一级学科按要求申报。
4.申报要求:主题应体现本学科前沿理论与研究热点,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聘请的专家学者整体水平较高,教学安排科学,组织方案合理。按照《山西省研究生暑期学校管理方法》相关要求,请拟申报学校与省教育厅沟通后按照要求填报并提交《山西省研究生暑期学校申请书》。
5.支持形式:按照《山西省研究生暑期学校管理方法》,省教育厅每项支持8万元,由省教育厅全额资助。
(九)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
1.申报范围: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
2.申报对象: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鼓励我省高校针对本单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组建导师团队,凝练学科特色,打造可持续优势学科方向,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水平,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
3.申报限额:全校共限额推荐4项,请符合条件的培养院系按要求遴选择优申报。
4.申报要求:导师团队项目分为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和专业学位三个类别,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获授权学科属性和特点,结合培养方向,选择组建相应类型的导师团队。团队一般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原则上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带头人1-2名(年龄应不超过55岁,且具有正高职称),其中本校带头人至少1名,已完整指导3届及以上研究生,近5年须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项目经费总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经费达到200万元及以上;团队成员近5年须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项目经费总额达到200万元及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经费达到40万元及以上;其中,交叉学科团队带头人近3年须至少主持1项交叉学科类项目。
团队成员须有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时间和精力,须直接参加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工作,团队成员同年度只能申报或参与1项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团队按要求填报《山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进行申报。
5.支持形式:项目经费由学校从“百亿工程”建设经费中统筹解决,每个团队每年建设经费不低于10万元,具体金额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其他情况:
①传统学科团队成员应来自同一一级学科,且由老、中、青三代骨干力量组建而成,由团队成员主持且其他核心成员参与的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应不少于2项。
②交叉学科团队成员应来自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交叉学科一级学科或跨多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由团队成员主持且其他核心成员参与的在研交叉学科项目应不少于2项。
③专业学位团队成员应由高校研究生导师和至少2名以上学科关联的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导师组成,校外导师须具有高级职称,至少联合或协助指导过1届研究生。专业学位团队由团队成员主持且团队中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的面向实践应用的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应不少于2项。
(十)其他情况
省教育厅之前批准设立的导师学院项目继续实施,各高校要按照需求给予经费支持,3年内实现导师培训全覆盖。按照需要设置研究生年度质量报告、研究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华北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大赛、交叉学科研究生中心等指令性课题,委托部分高校承担。
三、申报程序
(一)限额推荐
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各类项目申报条件和限额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本单位申报评审工作。要在做好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论证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本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经学校同意,并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各类项目立项管理,确保投入充足时间开展研究工作,对本项目申报人员提出限项要求(指令性课题除外)。近2年内(2022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经获得过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支持的,原则上本年度不再牵头申报本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同年度不得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申报其他项目;作为非负责人的团队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申报2个项目。
(二)专家审议
省教育厅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议。
(三)网上公示
专家评审结果在省教育厅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
(四)审核公布
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正式发文公布结
果、下达通知,并对立项建设项目给予资助。
四、其他事项
(一)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
1.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将作为申报山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的重要支撑。
2.为进一步提高各类项目执行质量,省教育厅将加强对系列项目的管理与验收工作。各高校要组织专家对拟推荐项目进行专门评审、对实施期满的项目进行严格验收并提供实施期满项目的验收报告。各校评审和验收会议日期确定后须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派专人监督指导工作。
3.各类推荐项目通过校内评审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相关资料,各单位应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保证申报信息真实准确,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材料报送
1.各有关院系须于6月12日下午17:00前,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将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申报材料统一报送至研究生学院,不受理个人申报。以收到时间为准,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材料不予受理。
2.各有关院系须报送《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申请书》书面材料(双面打印,并与支撑材料一并装订成册)一式4份及电子版(签字或盖章后再扫描成PDF文件);《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拟推荐汇总表》纸质版1份及相应的电子版(Excel文件),要求纸质版加盖院系公章。
(三)通知下载
本通知同时在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项目申请书等相关资料可从网站下载。
(四)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系人:任芬 薄晓明
联系电话:0351-3985361
附件: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申请书
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