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兰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山西省第十二、三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常委,九三学社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委
教育经历
2005年9月~2008年8月 山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博士
1995年9月~1998年5月 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工艺专业,硕士
1990年9月~1994年6月 太原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24年6月~至今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010年10月~2024年6月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2017年9月~2018年9月 美国加州大学UCLA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2010年9月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
2008年9月~2009年9月 日本Rakuno Gakuen大学兽医生物化学院,访问学者
2004年11月~2005年6月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2000年10月~2005年9月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副主任,讲师
1998年6月~2000年9月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助教
学术任职
国际能源大会主委会委员,Poster session主席;山西省药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毒理学会第二届委员会理事;国家和山西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专家、药品审评专家;山西省专家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医科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第六届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五届编委会委员;“基于炎性反应的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药物毒理学与放射损伤药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社会监督员。
荣誉获奖
1、有机锡调节PPAR/PXR/NF-κB/CYP3A信号轴介导肝损伤机制及毒性标志物筛选(排名第1,证书号2019-Z-2-015), 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1年3月
2、山西省“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一等奖, 山西省科协、山西省财政厅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国资委联合, 2011年10月
3、芳香异羟肟酸有机锡抗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排名第2), 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0年3月
4、李青山,李云兰等.芳香异羟肟酸有机锡抗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排名第2), 山西省高等学校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9年7月
5、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山西省教育厅,2023年
6、山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23年和2024年
7、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2020-2024年连续5年
8、九三学社山西省委60周年大会被评为优秀社员,2018年
9、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
10、山西省高等学校 “131”领军人才,2017年
11、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10年
12、建社65周年表彰活动中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为优秀社员,2010年
教学情况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国家一流金课«分析化学»负责人。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本科生SRT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药学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仪器全生命周期PLM教学模式建设”等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承担博士、硕士、本科的《分析化学》、《药学进展》、《新药注册申报规范与要求》和《专业外语》等理论与实验教学。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奖(第一)、“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一等奖、山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3次)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6项,SCI收录论文50余篇,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7部(主编1部,副主编4部)。代表性成果:
1、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药学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仪器全生命周期PLM教学模式建设”(J2020110),项目负责人,2020/6-2022/12
2、2020年山西医科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专项“药学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仪器全生命周期PLM教学模式建设”(GXJ202054),项目负责人,2020/6-2021/12
3、2021年山西省政协智库课题“关于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项目负责人,2021/6-2021/12
4、2019年度山西统一战线智库立项课题“可持续生态视域下山西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防治”(2019SXTYZXZK03),2019.10-2019.12
5、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本科生SRT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12-2017.1
6、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No.20141034),项目负责人,2014-2019
7、第十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指导教师(排名第二):“小”艾草数智化赋能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2024年8月;
8、第九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的指导教师(排名第二):“小”艾草数智化赋能产业转型,“大”品牌助力三晋乡村振兴,2023年8月;
9、2022年6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刘蔚然、李沂萱、王敏、韩英、宋继超)获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艾灸无忧—无烟健康智能温控,传统艾灸治疗的复兴者”(No.202004);
10、2022年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刘蔚然、李沂萱、王敏、韩英、宋继超)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赛铜奖、山西省赛金奖;
11、2021年指导本科生(徐浩智、李彦君、李泽华、宋鲁越、杨雅睿)获得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半仿生黄芪多糖通过调控NF-κB/MMPs信号通路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炎性反应”(No.202011)
12、2020年指导研究生赵宝金获得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抗氧化损伤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No.2020SY235)
13、2019年指导本科生(孙婉婷、贾 凡、彭紫玉、丁涛、陶昱存)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不同部位抗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成分的提取分离”(No.2019156)
14、2013年指导研究生(牛琳)获得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孕烷X受体(PXR)介导有机锡化合物DBDCT对CYP3A代谢酶的抑制作用”(No.20133076)
15、2014年指导本科生(牛琳)获得太原市科技项目“中药材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研究”(No.120164054)
16、2024年10月指导研究生(张晓慧)获得山西省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经典名方大秦艽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TLR7/9-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表观遗传学作用机制研究(2024KY362)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主要有:1、靶向识别抗体、适配体偶联药物的设计、合成和靶向作用机制研究;2、海洋来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去乙酰化修饰介导NAFLD和肝纤维化的线粒体修复作用机制;3、靶向调控抗炎免疫平衡的药食同源山西道地药材的药品和保健产品研发。
代表性科研、教改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来源化合物S2调控SIRT1去乙酰化修饰介导NAFLD肝线粒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No. 81973411),项目负责人,2020.01-2023.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锡抗癌化合物DBDCT致肝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No.30973603),项目负责人,2010/01-2013/1
3、国家重大专项“天然产物来源创新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临床前研究品种“治疗糖尿病肾病国家一类新药海洋多酚LF1研发” (No. 2018ZX09711001-001-017)总课题副组长、子课题负责人,已获临床批件,2018.1-2020.12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项目“新型结构抗癌化合物DBDCT结构优化、主要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研究” (No.2009ZX09103-104),总课题副组长,子课题负责人,2009/01-2012/12
5、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海洋来源SD抑制铁死亡TRFC/Keap1通路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新靶点”(No.2023-YBSF-225),项目负责人,2023/1/1-2024/12/31
6、山西医科大学2024年“双一流”创建行动“精准介入靶向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I类创新放射性药物半乳糖修饰红细胞膜融合钇[90Y]脂质体的制备及临床前药学评价”(重点项目IDD/SXMU-2024-01),2024.10-2026.12
7、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抗糖尿病肾病国家一类新药研发” (No.201703D111033),子课题负责人,2017/12~2020/12
8、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山西省教育厅,2023年
9、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二苯甲酮候选药物S2调控NAFLD肝病PGC-1α/NRF-1/TFA信号轴的机制”(No. 2020-084),项目负责人,2020.8.1-2023.7.31
10、山西省1331工程协同创新晋药综合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白花蛇舌草黄酮类抗癌保肝医院制剂研发”(2017-JYXT-18),主持,2018/01-2021/12
11、食品药品安全防控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龙骨炮制工艺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课题负责人,经费4万元,2023.10-2024.10
12、基于炎性反应的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白花蛇舌草黄酮保肝抗炎作用机制”(SXIDL-2018-05),课题负责人,2018/01-2019/12
13、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拔尖人才项目(2015年度)”,2015/01-2018.12
14、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DBDCT调节孕烷X受体PXR介导CYP3A代谢酶的抑制作用机制”(No. 2014011027-1),课题负责人,2015/1-2017/12
15、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二-(苯甲酰异羟靰酸)二正丁基锡致肝脏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晋财社【2012】316号),项目负责人,2013/01-2016/12
16、山西省归国人员基金“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有机锡抗癌化合物DBDCT致肝脏毒性的作用机制”(No.2010-54),课题负责人,2011/01-2014/12
17、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项目(2010年度)”,2010/01-2012/12
18、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新型芳香异羟肟酸有机锡抗癌药物动力学研究”(No.2007021035),项目负责人,2007.1-2009.12
19、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新型有机锡类抗癌药物动力学研究”(No.20061038),项目负责人,2006.1-2008.12
20、太原市大学生创新基金“新型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类抗癌化合物的结构-活性-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No.07010729),主持,2007.4-2008.9
21、山西省首批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新型有机锡类抗癌药物动力学研究”(20061038),0.5万元,项目负责人,2006.1-2007.12
22、山西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研究项目基金“焦白术地方标准研究” (No.2013002B),项目负责人,2014/01-2014/12
23、山西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研究项目基金“龙骨地方标准研究” (No. 2012005A),项目负责人,2013/01-2013/12
24、山西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研究项目基金“白花蛇舌草地方标准研究” (No. 2011040A),项目负责人,2012/01-2012/12
近5年代表性论著和论文
1、参编卫生部“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8月.
2、参编卫生部“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10月.
3、参编卫生部“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12月.
4、副主编医药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9月.
5、副主编药学类专业案例版教材《分析化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2024年.
6、参编研究生案例版教材《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2025年.
7、副主编全国高等院校药学类“十四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年7月
8、主编全国高等院校药学类创新型系列“十三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
9、副主编全国高等院校药学类创新型系列“十三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
10、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 attenuates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testicular damages and sperm defects in male mice via Nrf2 mediating antioxidant protective mechanis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5,307,141968(SCI 7.7/Q1)
11、In-Situ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Driving Composite System with Enhanced Adhesive Property and Biodegradability for Noncompressible Hemosta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Applied Materials Today,2024SCI 7.2/Q1)
12、The new pattern for dual NOTCH pathway involving nuclear transcription and mitochondrial regulation suppor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4-butyl benzophenone derivatives against SIRS,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23 (2024) 306-324(SCI 7.4/Q1)
13、A miniaturized colorimetric-photoacoustic dualmode device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of ascorbic acid and ascorbate oxidase,Analytica Chimica Acta 1341 (2025) 343685(SCI 5.7/Q1)
14、SIRT1-dependent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supports therapeutic effects of 4-butyl-polyhydroxybenzophenone compounds against NAFLD,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3, 260,115728,1-16(SCI 7.1/Q1,TOP一区)
15、Organotin benzohydroxamate derivatives (OTBH) target colchicine- bindingsite exerting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both in vitro and vivo revealed by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87 (2023) 106488.(SCI IF 5.112)
16、A contact-polymerizable hemostatic powder for rapid hemostasis,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3, DOI: 10.1039/d3bm00075c rsc.li/biomaterials-science, 1-13(SCI IF 7.6/Q1)
17、A cyanoacrylate/triethyl citrate/nanosilica-based closure glue with wet- adhesion capability for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varicose vei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23,1-8,DOI: 10.1039/d3tb00408b (SCI 7.571/Q1)
18、Galectin-1-dependent mitochondria apoptosis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potential protein target of DBDCT-induced hepatotoxicity revealed by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es, Bioinorganic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 2022, https://doi.org/10.1155/2022/5176300(SCI IF 7.78)
19、Isol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Hepatoprotective flavonoids against peroxidation in vitro/vivo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th Bio-enzymatic method by UPLC–MS/M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2, 13, ID 890148: 1-14(SCI IF 6)
20、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ouble Hydroxide-Based Antioxidant Benzophenone Derivatives and Cyclooxygenase 2,molecules, 2021, 26, 6622. 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6216622. (SCI 5)
发明专利
1、LI Yun, Lan QI Yang, ZHANG Meng Jiao, Preparation Method of Highly Active Total Flavonoids of Hedyotis Diffusa Will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in Peroxidative Liver Injury, Luxembourgish patent application NLU500041, 15/10/2021
2、LI Yunlan, LIU Weiran, LI Zhiyuan, QIN Yuxi, JIN Sijia, ZHANG Xiaoxia, NIU Qi, WANG Min. METHOD OF EUDESMOL IN TREATMENT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南非国际发明专利, 专利号2023/07366,2024.7.28
3、李云兰,王佳.双氰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2210573167.1,2023年5月24日
4、李云兰,王佳.含有二硫键的双氰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2210763915.2,2023年4月28日
5、李云兰,秦宇茜,赵宝金. 多羟基取代苯甲酮类衍生物及在避免肝细胞铁死亡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211106365.3,2022年9月11日
6、李云兰,秦宇茜,孙岩. 一种靶向肝脏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211027887.4,2022年8月25日
7、李云兰, 李青山, 张梦娇.一种高活性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过氧化肝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0283762.2,2020年4月
8、李青山, 李云兰, 陈曦,齐阳. 4-丁基多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衍生物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2010178813.5,2023年1月3日
9、李云兰,李青山,赵承孝,郑娟. 二-(4-氯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及其盐在制备升白药物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0910074795.X
10、李青山,李云兰,高竹妍,唐莉,赵承孝,郑娟. 芳香异羟肟酸有机锡类抗肿瘤化合物注射剂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024881.7,2012年7月4日
11、李青山, 李云兰, 石磊, 王晓剑. 杜鹃素及其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910074512.1,2011年4月13
12、李云兰,刘蔚然,张晓霞,靳思佳,李致远.一种包含挥发油释放组件的双向防护医用口罩, 实用新型202320563692.5, 2023年3月21日
13、刘蔚然,李云兰,牛琪,靳思佳,张晓霞,李致远,秦羽茜,宋继超.一种无烟健康燃烧持久的艾条, 实用新型(授权号ZL 2023 2 2190924.X), 2024年7月5日
14、李云兰,任璐瑶,郭丽娜,谢晓霞.一种肝脏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410893207X,2024年7月4日
15、李云兰,秦羽茜,郭丽娜,谢晓霞.一种半仿生酶法提取的黄精多糖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2410900516.5,2024年7月5日
16、李云兰,宋佳玉,张欢欢,郭丽娜,任璐瑶.一种抑制 NOTCH1 基因转录和/或低表达的NOTCH1蛋白的抑制剂及其应用,CN2024109291152 ,2024年7月11日
17、李云兰,张欢欢,郭丽娜,任星,张晓霞.来源于淫羊藿总黄酮的活性化合物在抑制雄激素受体中的应用,CN2024112475325 ,2024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