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山西医科大学早在1943年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时期就曾举办过药科教育,至1979年重启药学专科教育,1993年开始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是山西省第一家高等药学教育基地。经过历代药学人秉承艰苦创业、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药学专业先后获批山西省品牌专业(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山西省优势专业(2017年)及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现有临床药学博士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2020年学校通过学科动态调整增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备案中),为药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一、 办学宗旨与目标
药学专业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以培养“懂医精药、善研善成、厚德济危、笃行奉献”的高素质药学人才为目标,将立德铸魂贯穿育人全过程,为健康山西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文化引领、人才支撑、健康服务、智力贡献。
二、 专业定位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的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药学一流专业。
三、 专业特色
构建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药学基础知识与实验、专业理论与实践、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等贯通融合。
1. 实践药学德育教育。在学校“新医德”教育模式引领下,专业教育中以GMP、GLP、GCP、GSP、GPP、GAP等6个Practice为主线,培养学生“规范制药、科学研药、合理用药”的药学生特质能力,贯通药学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学术规范的培养和训练。
2.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人文思政通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等四大课程群;实践教学形成了“实验实训—创新实践—课间见习—毕业实习”体系,早专业—早实践—再实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搭建一流创新实践平台。创建了山西省服务制药产业创新学科群,构建与制药产业链密切适应的学科群和人才培养体系。
四、办学资源
一流师资:现有专任教师69人(生师比12:1),博导8人,硕导33人,正高级17人,副高级17人,高级职称比例49%,专任教师博士化率72%,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创新拔尖人才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青年三晋英才4人,中组部“青年千人”非全职特聘教授1人。
近三年,专任教师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2部,副主编8部,参编40余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平均发表本专业教学论文、学术论文或主编(或副主编)正式出版教材数为人均1.3篇(部)。多名教师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一、二等奖等省级及以上教学奖20余项。
序号 |
教师姓名 |
教材名称 |
署名情况 |
出版单位 |
出版时间 |
类型 |
1 |
张淑秋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6年 |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
2 |
高建平 |
《生药学》(案例版) |
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6年 |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
3 |
赵正保 |
《有机化学》 |
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6年 |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
4 |
陈安家 |
《药物分析学》 |
副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8年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5 |
张淑秋 |
《生物药剂学》 |
副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5年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 |
6 |
杨官娥 |
《天然药物化学》 |
副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6年 |
“十三五”国家统编教材 |
7 |
白小红 |
《分析化学》(第2版) |
副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2年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
8 |
白小红 |
《分析化学》(第3版) |
副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5年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 |
表1 近几年专任教师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一览表


图1 专任教师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及聘任证书

图2 青年教师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竞赛获奖证书
此外,邀请亚宝药业、振东药业等药企董事长、研发总裁和技术负责人及教学医院药学部负责人等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并培训指导。
一流课程: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及新形态课程建设,获批社会实践课程《医德教育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基础》、线上一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等6门省精品共享一流本科课程,校精品共享课程6门。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5项、校级教改项目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将教学成果转化固化到教学实践。

图3 2020年山西省精品共享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学》《分析化学》

图4 高建平、张爱平、白云娥等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流平台: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训中心、中药标本馆、省服务制药产业创新学科群等多个国家、省、校级实践平台,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单项实验教学生均使用面积达3.2平方米。实验实践教学用仪器设备台件数共计6565件,价值715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图5 山西省中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中药标本馆VR版晋药采集体验系统

图6 大型制药设备实训中心




图7 药物研发平台
一流基地: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5个,校外实习指导教师260余人,实习基地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涵盖了医院药学部、药检所、研究院、大型制药企业、药品营销业等五种类型。
表2 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
单位性质 |
单位 |
协议时间 |
省市 |
对口专业 |
1 |
三甲医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 |
三甲医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3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肿瘤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4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人民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5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心血管疾病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6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白求恩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7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儿童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8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9 |
三甲医院 |
太原市中心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10 |
三甲医院 |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
2014.05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11 |
三甲医院 |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
|
晋中市 |
药学相关 |
12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眼科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13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同煤集团总医院 |
|
大同市 |
药学相关 |
14 |
三甲医院 |
山西晋煤集团总医院 |
|
晋城市 |
药学相关 |
15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
2017.09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16 |
三甲医院 |
晋中市中医院 |
2021.03 |
晋中市 |
药学相关 |
17 |
三甲医院 |
运城市中心医院 |
|
运城市 |
药学相关 |
18 |
三甲医院 |
忻州市人民医院 |
|
忻州市 |
药学相关 |
19 |
三甲医院 |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
|
阳泉市 |
药学相关 |
20 |
三甲医院 |
吕梁市人民医院 |
|
吕梁市 |
药学相关 |
21 |
三甲医院 |
长治市人民医院 |
|
长治市 |
药学相关 |
22 |
三甲医院 |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
|
大同市 |
药学相关 |
23 |
三甲医院 |
山西省口腔医院 |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4 |
二甲医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中心医院 |
2018.11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5 |
研究院 |
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 |
2014.05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6 |
药检所 |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
2014.05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7 |
药检所 |
太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2017.09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8 |
企业 |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山西益源连锁有限公司 |
2016.11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29 |
企业 |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 |
2014.05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30 |
企业 |
山西华元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2014.05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31 |
企业 |
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16.11 |
运城市 |
药学相关 |
32 |
企业 |
国药集团山西瑞福莱药业有限公司 |
2014.05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33 |
企业 |
远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18.11 |
太原市 |
药学相关 |
34 |
企业 |
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式 |
2019.12 |
晋中市 |
药学相关 |
35 |
自然保护区 |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2014.05 |
吕梁市 |
中药学 |
五、办学效果
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荣获“互联网+”国赛银奖、先进集体奖、省赛金奖,“挑战杯”国赛银奖、省赛金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赛一等奖,全国写作大赛省级特等奖,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省级二等奖,省级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等。


图8 “太行路党参-振兴革命老区的开路先锋”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及省级大赛金奖

图9 近两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获得创新成果二、三等奖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分别为95%和30%以上,第三方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和校友的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76.67%,对专业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5.95%,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质量的整体满意度为92.90%。专业创办以来,培养了以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武贤等为代表的药学专业人才3000余名。
六、改革与发展规划
以药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强化药学专业的“四梁八柱”,加快教师教学、在线课程、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四个平台建设,推进教学队伍、教改项目、教学成果、课程建设、实验项目、教材建设、学生成长、质量评价等重点工作。
1. 围绕重心,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探索。按照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的要求,成立“药学创新拔尖班”作为教学创新改革试点班,探索本、硕、博连读机制教育改革,建全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跟踪毕业生发展;完善以自我评估、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基本状态监测的常态评估机制。
2. 回归初心,稳固本科教学的核心地位。强化教学基层组织管理,促进教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依托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及人才引进政策,建立资源整合、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师资培养机制,以特聘、客座、校企创新药物研究院等方式引进高端人才。
3. 对标一流,强化教学平台的支撑作用。依托学校e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法,构建精品共享课程;依托国家、省、校级实践教学平台及校外教学基地,完善“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实践体系;进一步提升实训-虚拟协同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图文/梁泰帅、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