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药学院近五年科研成果

日期:2021年03月10日 13:44 作者:来源: 点击数:

药学学科强调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开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依托学科科研力量,注重加速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了专利和技术的成功转让。

(一)鉴于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严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连续支持下,山西省天然来源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经过15年坚持不懈攻关,通过对天然来源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的结构优化、活性筛选后获得多个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靶点调控作用的抗糖尿病肾病全新结构卤酚类候选物。针对卤酚候选药物LM49,团队与山西振东药业签订治疗糖尿病肾病一类新药开发协议,开展了关键技术与工艺、独特机制与靶点的联合攻关,明确了其作用靶点,阐明了其作用机制,评价了其药代特征,完成其原料及制剂的工艺优化、中试放大、安全性评价等全部临床前研究,正在申报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已授权日本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构成了结构-制剂-药效的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的新型特异性治疗药物,预计上市后将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微乳是一种优良的药物、食品和化妆品载体,由于其优良的经皮促渗效果和增溶作用,2000年始国内兴起微乳热,许多药物研究机构都在进行微乳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但是,微乳中表面活性剂和中低链醇用量大(30-60%),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不足以弥补其经皮促渗的优势,而成为其产品推广应用的瓶颈。

田青平教授团队从事微乳研究15年有余,于2017年春天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与“微乳的常规认知”不相吻合甚至是相反的现象。对这个发现其敏感地认识到,它不仅不是实验的失败,反而可以利用它决定性地克服微乳的瓶颈问题。第一、中低链醇并不是微乳形成的必要条件,对于一定结构的油来说反而抑制其微乳的形成。该发现使“通过油相的筛选”避免微乳中醇的使用成为可能;第二、被增溶质维生素E琥珀酸脂能显著提高橄榄油的微乳区域,通过相关物质结构匹配,该发现对于降低微乳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有突出的效果。基于这两大发现,一方面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另一方面以该创新型微乳为基质开发了系列产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现已授权4项。

目前,“一种利多卡因微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ZL201710735002.9”已与三禾医疗生物技术(广州)有限公司签订转让合同。市场是真枪实弹,不是纸上谈兵,对于表皮局麻药来说,效果容不得一点含糊,皮肤微手术以及医美手术使用时能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立竿见影,不疼就满足,疼就不能满足。田青平教授团队的技术指标是在渗透深度达3-5mm时起效时间只需15-20min,远小于局麻药鼻祖恩纳霜(50-120min),足显该微乳技术的先进。

通过山西省知识产权转化平台、双创大赛、科技成果展示、互联网+大赛以及全国医药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其产品和技术得以宣传,又通过与企业的深度接洽与融合寻找成果转化的可行性道路,相信后续产品凭借其核心技术优势也能够转化,并在未来服务于社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文/孙艺丹、梁泰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