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
组件模板格式错误
标准对照分析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评报告

3.1.3 专业负责人、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及教师专业背景

日期:2021年09月16日 15:43 作者:来源: 点击数:

药学专业负责人

张淑秋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品评审专家,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药代学会会员,山西省药学会常务理事及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新药审评专家,山西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

张淑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给药系统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级课题,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收载25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药物代谢研究与合理用药”获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缓控释药物制剂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经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被授予“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张淑秋教授主讲本科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核心课程。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1部,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1部,参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10余部。先后被授予“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 “校教学能手”等荣誉。主持完成了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完成的教学成果“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和“教学督导在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中的作用研究”分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主讲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介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负责人:

张淑秋,药学一流专业负责人,现任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博士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曾公派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品评审专家,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药代学会会员,山西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暨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新药审评专家,山西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从事纳米给药系统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25篇;获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一版、第二版),副主编、参编规划教材8部,专著6部;主讲课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被评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精品共享一流课程;教改项目“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督导在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中的作用研究”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被授予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校优秀教师、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荣誉称号。


药物化学课程负责人:

梁泰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和“三晋英才”,担任山西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长期从事中西药基础与产业化研究、天然来源创新药物研究,挂职任繁峙县副县长3年致力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10余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开发2种中药新产品、1种保健酒上市销售。


药理学课程负责人:

范彦英,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山西省药学会应用药理学专委会秘书,长期从事神经药理学、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一系列与缺血后适应相关的机制,如调节突触信号、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维持线粒体完整性、抑制内质网应激、调节自噬、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其中SCI收录7余篇,他引共计108余次,获得“三晋英才”优秀青年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药物分析课程负责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分析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山西省药学会理事。在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复杂样品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建立中空纤维双功能细胞捕获与液相微萃取相结合方法,对十多种药材及复方中Q-markers进行体内外筛选、辨析及测定,为揭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药效机制,构建特征性质控方法,提供新思路和简便易行的操作平台;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省、校科研项目。作为编委已出版教材3部,在编1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11篇,以主编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负责人:

杨官娥,教授,曾去日本东邦大学访问一年,主持完成教学改革项目1项,正在主持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分别为第一完成人和第四完成人)。主编、参编多部国家规划教材。目前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研究、微生物转化中药中有效成分及转化机理研究、生物无公害肥料在中草药种植中的应用研究、保健食品及中药新药开发;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负责完成1项“863”项目子课题,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

张琼,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学实验室主任,兼任山西省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药学会理事,山西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草药》青年编委,《Chinese Herbal Medicines》青年编委。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领域进行了持续性研究,对狼毒大戟中松香烷二萜的绝对构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同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测定提供了依据;对云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五个新化合物;对川楝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35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5个,并对其神经活性进行了研究;目前正在对蝙蝠葛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对其双靶点抗AD活性进行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校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1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药剂学课程负责人:

范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兼任山西省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山西省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山西省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并记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功,山西医科大学教学能手,山西医科大学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优秀教案奖,山西医科大学双语教学比赛二等奖。在纳米递药系统及肿瘤靶向制剂进行了持续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各1项、山西医科大学校级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2篇为1区Top期刊)。


生药学课程负责人:

高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教科文卫系统“杰出知识女性”,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研究方向包括中药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评价、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及其调控、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多年来任分管教学副院长,持续改进优化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取得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近五年来主持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6项省部级课题及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编规划教材5部。直接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3人,培养硕士生25人。主持的科研成果“党参(潞党参)质量标准研究”“龙齿质量标准的研究”已作为山西省中药材标准正式颁布。


药事管理学课程负责人:

王锐利,讲师,硕士(在职攻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剂型及药物代谢的研究。近五年与山西省太原晋阳制药厂合作,承担着1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氯酚待因缓释片的研制》,项目编号SYDKCJ007,项目经费共计2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结题验收中。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参编规划教材3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