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默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需要幽默和快乐,而“小丑医生”就是这样一支传递快乐与爱的志愿者团队。
“小丑医生”由美国亨特·帕奇亚当斯创立,秉持着“用幽默的方式、传递医学人文关爱”的理念。2015年国内学者在意大利访学时被病房中“小丑医生志愿者”的创意举动吸引,并将其引入山西,经本土化后,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下“微笑与爱的力量”的主题愈加突显。

理念中化,生根发芽
初期,我校护理学院教师丁永霞被小丑医生“微笑与爱的力量”吸引,最先加入山西“小丑医生”志愿服务团队,陆续开展志愿活动,“小丑医生”也因此进入了山西医科大学校园。志愿活动是一个长期坚守的过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最初志愿活动在市妇幼儿童门诊开展,参与的志愿者最开始也被这一理念吸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人渐行渐远,最后坚持下来的大多是学生,特别是护理学子们。
护理是一门医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其内涵深远,包罗万象,成为一名护士的前提是要有爱心,而成为一名好护士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护理学除了包含常规的输液打针这些技能操作外,心灵抚慰、沟通技巧、健康宣教等人文关怀和医学科普知识也是必备素养,因此一旦护理学子们开始小丑医生活动,便会将护理学知识与技能与小丑医生理念无缝对接,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提升,这是一种基于专业的认同,基于志愿精神的升华。除此之外,护理学院的研究生也成为志愿活动的主力队员——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高级的人文关怀能力,坚定了志愿活动“用幽默的方式传递医学人文关爱”的初心。
此后,从2018年开始,我校护理学院“欢乐天使(小丑医生)”志愿服务队每周六定期于太航馨悦养老护理院、坤泽康养公寓和儿科门诊、病房、预防保健科展开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出现过很多问题,但团队总是会一起去寻找解决方法。丁老师跟我们分享过这其中的一些故事:在刚开始,学生们并不知道如何进入这个角色,新队员会感到生疏拘谨,小丑医生有特别的妆容和服装道具,最开始大家会不自然地觉得这个衣服比较浮夸,有些不好意思,甚至不敢穿着服装在大街上行走。后来丁老师为志愿者播放创始人帕奇亚当斯穿滑稽的裙子到广场上安慰士兵,让原本战时恐怖压抑的氛围因为他的到来变得轻松愉悦时,让志愿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也带头将自己扮成幽默滑稽的形象一起和学生们参加活动。同学们耳濡目染,加上老人孩子们见到小丑医生可爱的扮相、幽默的动作、鲜丽的服装,让他们觉得亲切、温馨时,志愿者们感到自己价值感和被需求感。在真诚的互动中大家忘记了尴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几次活动之后大家就爱上了这些“浮夸的”服装。也由此形成了以老带新、规范化培训的志愿团队运营模式,小丑医生志愿活动也进入常态化开展阶段。
实践出真知,取得佳绩
去养老院的艰辛,大家都深有感受,坤泽养老院距离学校30公里,尽管有车接送,只往返路上也得4个小时。加上活动,每次都差不多整整一天的时间。丁老师趁着车上的时间,和大家做些活动热身,提前进入“小丑状态”。尽管这样,大家还是感到我们的“小丑医生”实现了“形式的外表上的小丑”,而实际上内涵上的“小丑医生”没有体现出来。她翻阅资料,和《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老年小丑照护文章的加拿大小丑医生专家获得联系,通过邮件往来,获得了一些指导,并将这篇文章翻译发表。她还带着队员去四川参加了《国际医疗小丑培训》,进行了2周实践技巧的学习,回来后及时组建了培训讲师队,将所学所获及时传授给团队。
理论和实际总是有着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跨越的距离。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小丑无效”的尴尬场面,令队员们沮丧。有一次儿科门诊一个不肯雾化的小朋友谁都劝说不了,小丑医生们及时赶过去,使劲浑身解数也没有劝说成功,家长绝望地说了句,你们不用管了,同学们默默站在那里不敢说话。丁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放弃,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意识到孩子不是惧怕雾化不舒服,只是不知道雾化是怎样的感受,不敢尝试,于是她让队员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趁其不备将雾化罩在孩子嘴上套了一下,孩子正准备哭闹,发现雾化一点也不“疼”,这才开始了雾化。
养老院的老年人,面对“小丑”,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位刘大爷,很有文化,却性格固执,一开始拒绝出房间活动。志愿者就抽出一人耐心地在房间里陪老人聊天,开导他讲述过去的英雄故事,从家属身上了解他的过往,努力地与他拉近距离。老人的心扉逐渐打开,与志愿者成为好朋友,还将自己的著作《八十飞鸿踏雪泥》赠与志愿者闫媛媛,鼓励她好好学习。
总结经验,勇攀高峰
在志愿活动进行过程中,一些志愿者提出自己所做的一些为老服务活动仅有幽默,却没有体现出护理的专业价值,这些服务别的志愿组织也可以做,那么护理研究生志愿者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作为专业的志愿者对于无法发挥专业能力,略感遗憾,也萌生了志愿活动品牌化的想法——将志愿活动专业化、系统化。经过不断地思考和经验总结,团队准备缩小服务人群、做精确服务。在了解实际情况和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后,他们发现,养老院的老人们由于常年缺乏陪伴,大多感到孤独,并且有一定的认知障碍,而“小丑医生”的幽默可爱以及护理人员的温柔、善于沟通的特点能够刺激老年人改善他们一定程度的症状。因此,“记忆有色,乐暖夕阳”——关注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小丑照护”精准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荣获全国金奖,护理学院教师丁永霞指导,学生闫媛媛、荆璇参与了项目设计、视频制作、线上路演答辩、云展示等环节。
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这与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密不可分。从评估、策划组织、方案制定、活动实施与持续反馈修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力量和志愿活动的初心。“小丑”、“精准”是他们本次项目的两个关键词,以客观量表精准评估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需求,在护理、心理、临床专家志愿者指导下制定了“小丑医生”个性化志愿服务方案,采用一对一服务与多对一服务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开展。在过程中问题的产生也为后期修整做了铺垫,在两年的持续动态改进中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迎难而上,夺得桂冠
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本次大赛于线上进行,在比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视频效果如何呈现、PPT展示如何突出亮点、内容如何凝练、网络质量稳定的维持、合适的线上答辩场所等,甚至细致到PPT中字体的设定、视频整体时长的压缩,这些方面团队都需要周到考虑。备赛初期总是困难重重,PPT的平淡无奇,内容平铺直叙,在专家指导下重新回归初心,后期每一个标题、色调、图案都进行完善修整,突出小丑医生的亮点。小丑医生是带给人快乐的,在一开场扑面而来就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幽默,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形成了可爱的小丑风格。
比赛形式的多样化、长时间的比赛周期易带来倦态感、研究生学业的紧张、临床实践任务的刻不容缓、资金场地的限制性……层层的困难挡在了前方,但是团队核心成员从未有过退缩和放弃,志愿活动值得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受益,直到答辩前的最后一刻,答辩内容都在做调整,力争尽善尽美。关于视频的制作则是吸取前几次参赛的经验教训,提前制作了视频,所以入选国赛后关于视频提交的整体时间很充裕。经过多次考量,包括配音、视频内容、整体呈现效果等前后20余次的修改,最终得到大家一致满意。
答辩汇报时国赛要求汇报时间是三分钟,由于省赛时的汇报时间是四分钟,这是一个挑战,内容在保留项目整体框架的前提下经过反复修整删减,最终确定一个既精炼又保有小丑医生特色的答辩词,即使在答辩上场的前一刻,都在进行微调,全力以赴、不留遗憾。线上答辩时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即使场地有限、略显朴素。答辩人丁永霞、闫媛媛非常自信流利地做出了汇报,评委组对此项目很感兴趣,提出了五个问题,丁永霞凭借着自己对整个项目的了解做出了相关回答。此志愿项目能够在本次大赛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校方的支持,项目本身的四点优势也是成功关键:一是小丑医生的理念新颖,将西方理念本土化发展;二是活动常态化开展、规范化管理,服务对象和志愿者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多方受益;三是模式应用到实际中,走进了抗疫病房,微笑与爱的力量传播广泛;四是是科学的评价,理论成果的奉献,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得到了评委组的认可。
记忆有色,情暖山医
关于本项目,校方也十分重视,校团委、学院党委领导都多次提出改进意见,提供资源支持。护理学院张培莉副院长和她的研究生关于小丑照护的研究课题,也为项目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志愿者发挥专业素养将追忆疗法、音乐疗法融入服务中,通过帮助轻度认知障碍老人认知周围的事物、回忆过去的事情等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做到了用爱心点燃希望、用微笑呵护心灵,将微笑与爱的力量洒满养老院,缓解了老年生活的孤独、焦虑、自卑感,改善了认知功能,趣味化健康科普与健康游戏帮助服务对象促进身心健康状态,志愿者们的护理专业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以提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丁永霞老师说:“治疗疾病是有输有赢的,但是治疗病人,不管结局如何只要付出了爱心一定是会赢的,希望我们的医学生能在小丑医生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能够真正学会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我们以怎样的心理、怎样的态度来与患者并肩作战,学会在手术刀药物之外的医学本领,也希望我们的志愿者们在志愿活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用专业帮助他人,在社会服务实践中锤炼意志、提升修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继续坚守志愿服务的宗旨,秉承国际“小丑医生”联盟“微笑治愈”的理念,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图片来源:小丑医护团队
指导老师:王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