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张志红教授团队在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大气污染物的心血管毒性新成果

稿件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次数:

10月31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煤炭环境与致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志红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11.3)发表最新研究成果《Unveiling the gut-vascular connection: 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induced by combined exposure to PM2.5 and high-fat diet via butyric acid/NLRP3 pathway》。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2025届博士田家瑜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志红教授为通讯作者。

大气PM2.5和高脂饮食(HFD)已被发现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他们对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知之甚少。HFD人群不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而且容易受PM2.5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PM2.5和HFD联合暴露引起心血管毒性中的生物学作用,有望为防治相关心血管疾病、改善环境与饮食因素所致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干预新方向。

该研究通过建立PM2.5和HFD联合染毒小鼠模型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探讨PM2.5和HFD联合暴露的心血管毒性。

通过16s rDNA测序检测暴露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采用粪菌移植技术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在联合暴露致心血管毒性中的作用;通过GC-MS/MS代谢组学检测和筛选PM2.5和HFD暴露后小鼠血清代谢产物,并采取丁酸钠干预方法探讨与心血管损伤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可能的分子机制。

该论文从“肠-血管轴”角度探索PM2.5和HFD联合暴露引起心血管毒性的新机制,将有助于丰富大气污染物与饮食风险因素联合作用引起心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有利于科学防范大气颗粒物的健康风险。

张志红教授团队先后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3595、81872589、81072261、30700655)等项目的资助下深耕大气污染物的健康危害研究,包括PM2.5的心血管毒性、呼吸毒性、免疫毒性、代谢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为大气污染防控、健康风险评估以及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公共卫生与环境健康发展。

附全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0304-3894(25)03254-6

( 图文/田家瑜)

初审初校:邬惟为
复审复校:张志红
终审终校:侯小宝
:倪彦佩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