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

         2025-08-02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至我校历史悠久的信息管理系。在建院过程中,学校对相关院系的管理类专业师资进行了战略性整合:2003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管理方向)专业人文学院首次招生2009年成立信息管理系,隶属于图书馆,直到2014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合并组建,管理学院由此成立。2017年,管理学院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学科研团队整体并入,充分体现了学校“跨学科融合、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开设有智能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个本科专业。2013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202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2023年12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标志着管理学院学科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2024年科专业在全国医科类高校排名稳中有升,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B,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排名B+。


undefined


02组织架构图


03教研室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下设5个教研室:卫生管理学教研室、卫生经济学教研室、医学信息技术教研室、医学信息检索教研室、医学信息组织与管理教研室。学院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开设课程总数达133门,动态调整四个本科专业学制,优化课程学习与毕业实践的结合模式。教学改革凝练形成“案例教学引导课内实习巩固团队学习拔高学科服务实战科研淬炼创新”的人才培养路径。近四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编写国家级教材22部,立项省级教改项目2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38篇,获全国图书情报创新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04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28人。专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名,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国家级学会委员1人,省级学会主委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三晋英才6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3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科教兴晋突出贡献专家1人。学院外聘了30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国家级学会常委2人,省级学会主委2人。



05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临床决策研究大数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医学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山西省医疗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临床决策研究大数据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横向及其它项目26项,纵向课题经费762万元,横向经费350万元。发表论文164篇,国际期刊论文42篇。获得发明7项新型实用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学院教师在《光明日报》发表内参2份,其中一份被国家领导人批示。6期新冠疫情分析报告和1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判小结获省级领导批示,被省市卫健委和疾控部门采纳。1人获全省高校唯一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实现历史性突破。多次承担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发改、卫健等部门交办的任务,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主要领导认可。





undefined


06办学效果

管理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实现了“质”与“量”的双丰收。荣获“互联网+”国赛银奖、省赛金奖、研究生创意组山西省金奖“挑战杯”国赛铜奖、省赛金奖青年红色之旅赛道金奖;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积极参与10余项目专利研发,体现出了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广泛投身于医疗机构、科技企业等多个领域。张皓旻(中科博林(辽宁)生物研究有限公司)、刘志宏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生成功自主创业,毕业生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赞誉。




07专业特色

管理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主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结合学术发展前沿和山西乃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优化专业整体布局,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健全医学教育管理发展新模式。

01 推进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学院紧扣健康中国指引目标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发展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的专业优势,加快信息管理学科的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加强医管结合,推进医工学科交叉,注重培育新兴学科,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目前学院正在申报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以医学为基础、管理学和工学同步发展的“一体两翼”交叉融合学科布局,实现了人才培养本硕博全周期的招生培养模式。


0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育人特色,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和考核评价体系动态调整四个本科专业学制,优化课程学习与毕业实践的结合模式。教学改革凝练形成“案例教学引导课内实习巩固团队学习拔高学科服务实战科研淬炼创新”的人才培养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社会服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undefined

03 搭建学术交流共享平台。学院主办(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暨全国首届医信融合人才培养学术会议(2022年),第十四届全国科学计量学与科教评价研讨会(2023年)等国内学术会议5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人次,累计大会发言20人次,壁报交流14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共32场次,促成多项科研合作。与此同时,学院建成多个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包括科研文献数据库(PubMed 3000余万条)、药物数据库(DrugBank 50余万条,Uniprot 23089余万条,SIDER 139756条)、疾病数据库(Disease Ontology 10960条,OMIM 26414条)和医疗数据库(山大二院电子病例)1600余万条;构建了预问诊早期预警系统、多源数据药物重定位系统、个性化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



undefined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