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赵晓刚,男,1976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1998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一系1933班,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胸外科专业,现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创胸腔镜对早期肺癌的治疗,肺移植,单孔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推广。医疗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微创治疗肺部小结节,气管外科、支气管成型、袖式手术,纵膈镜,纵膈肿瘤手术。尤其擅长对肺部小结节、磨玻璃影的良恶性诊断、手术治疗。

荣誉称号: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科委、科协科普品牌“达医晓护”全媒体杂志主编。
“赵晓刚肺部磨玻璃家园”科普公众号创办者。
简单经历:
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荣誉称号,2011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4年获同济大学副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称号。从事肺部外科18年. 2013-2015年获得七项发明专利授权、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胸外科专业文章二十余篇,SCI文章多篇,完成上海市科委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2013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菁英杯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技艺大赛上海赛区第一名,人气榜全国第一名。获奖手术名称:“VATS左上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型术”
2014年获得 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菁英杯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技艺大赛全国优胜奖。获奖手术名称:“VATS单孔(唯一孔)右上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
2015年获得上海市科普征文一等奖,题目名为:肺部磨玻璃影自白—我要当老大。
2015年赴美国访问学者半年,分别访问UNMC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Barnes hospital
2016年制作的科普视频荣获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全国首届医学科普微视频大赛的网络人气传播全国第一名,题目名为:肺部磨玻璃影的内心独白-我本善良。
2016年发表肺部小结节相关的医学诗歌—“I LONG TO BE KING”在美国胸外科顶级杂志CHEST杂志上(SCI期刊,影响因子7.483分)。
2016年把相关微创单孔胸腔镜发明专利应用于临床手术,成果发表在美国胸外科权威杂志ATS杂志上(SCI期刊,影响因子3.894分)。
2016年发表多首中英文双语抗癌励志诗歌系列在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公众号,发表多篇肺部小结节相关的科普文章在各类医学期刊。
2016年主编肺癌科普书籍“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吗?”(上海科技出版社,25万字)
2016年创办“赵晓刚肺部磨玻璃影家园”个人科普公众号。
2017年6月获批上海市科委课题《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吗?系列科普动画视频研发与推广》
《青春无悔》

曾经青春年少时,
长发中分嘻哈样,
怀抱吉他不羁情,
幼稚自我小年轻。

一入医门深似海,
两鬓斑白心中悔,
硕博连读无宁日,
迎来毕业畅开怀。

上海门向大家开,
稀里糊涂留下来,
上海女婿做起来,
生儿育女走起来。

住院主治升副高,
正高指在当前日,
一路走来多感慨,
母校情深难忘怀。

细数那些小成绩,
味同嚼蜡没滋味,
唯有一颗赤子心,
人在旅途要念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
雾霾诗歌遍地开,
开刀救人是主打,
肺癌科普是主业。

无论他人怎样评,
无惧他人怎样损,
无视他人怎样吹,
清风淡然最是对。

《人在旅途》
这是最坏的时候?
劈头盖脸的责骂喧嚣,
莫须有的罪名漫天飞舞,
悲愤抑郁的心情冷若寒冰。

这是最好的时候?
推门看到两个精灵,
争先恐后的飞扑入怀,
阳光般的温暖融化整个心。

这是最坏的时候?
无论怎样的努力付出
都换不来应有的回报及认可,
固化的评价思维已成为永久的定格。

这是最好的时候?
推门面对温柔的满怀
送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灿烂的笑容温润我的双眼

这是最坏的时候?
壮志未酬,鸿图未展
却迎来伤痕累累的身躯,
无语神伤,心烦意乱,万念俱灰!

这是最好的时候?
心无旁骛,看透生死!
抛开名利,回归自然!
淡然笑看,潮起潮落,心如止水!

东边日出西边雨,
恰似孩面两重天,
坏的总归会过去,
好的终究会过去。

坏与好,否与泰,
构成人生的多彩,
生与死,黑与白,
阴阳图中一对眸。

喜极生悲,悲极生乐,
循环往返,生生不息,
好、坏、生、死,一念之间!
人在旅途!坦然面对!从容渡过!


以上图文均由赵晓刚校友本人提供,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