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您现在的位置是: 学院首页 >> 学科建设 >>

病理生理学
2021-02-22 16:56:48       来源: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 1955 年。 病理生理学科承担全校各专业病理生理专业的教学任务。 1978 年经教育部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单位。 1994 年经北京、上海专家评估论证后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 目前是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8 年) 的骨干研究方向。

     病理生理学科目前共有专任教师 10 名。其中教授 1 名,副教授 3 名、讲师 6 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6 名,获硕士学位者 4 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4 名,在读研究生每年约 4-5名。自 2013 年起,教研室还承担 6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及基础医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工作。

    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注重贯通立德树人,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1 项;获批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 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项;主持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 2 项;主持山西医科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8 项;参编国家级《病理生理学》教材 3 本; 建设了《病理生理学》山西医科大学 2020 年度一流专业专项—第一批精品共享课程,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翻转课堂、 PBL等教学模式。

    近五年来, 学科发表高水平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0 余篇,申2报国家发明专利 6 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4 项、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 11 项, 2 项校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编教材 6 部。承担研究生文献导读和科研设计课程的教学。

    经过多年发展,本学科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 NAFLD 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胰岛功能障碍研究、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IK1)与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功能研究和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等。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实验动物学、临床病例研究及药物合成等相关技术手段,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抗心律失常和心室重构的药物开发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并获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