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简介 |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建校初期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当时即开设有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门医学基础课程。伴随着学校的成长发展,1958年初成立基础医学部,1999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绵延至今,历代名师荟萃,百年桃李芬芳。 目前,基础医学院下设1个学系、13个教研室、8个实验室、14个科研机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生理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3个省重点学科;建有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细胞生理学、出生缺陷与细胞再生和实验动物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3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出生缺陷与细胞新生再生和消化系统高发恶性肿瘤防治2个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此外,学院还建有基础医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成为生物学与基础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平台。 学院现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山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9人,省级创新团队4个。 学院瞄准“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目标,根据学科发展趋势,整合学科资源,凝练研究方向,以高层次项目促进学科发展。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项,科研总经费达7000余万元,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授权专利95项。 学院积极实施开放性办学思路,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开展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单位或研究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院的长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院全体教职工秉承“传承、奉献、创新”院训,襄续“厚德、尚学、求实、进取”的学院文化,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评价为导向,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为学校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4年9月20日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