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研室隶属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1978 年经教育部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单位,至今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 100 多名。 目前是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8 年) 的骨干研究方向。 学科 2002 年获得《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挂牌, 2004 年《药理学精品课程》通过省级鉴定, 2009 年获得山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体》称号, 2020 年获得药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立项。
目前本学科在职教授 5 名,副教授 9 名,讲师 5 名(16 名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博士生导师 4 名,硕士生导师 12 名,其中获得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 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 人,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 2 人;并且有 7 名成员有1年以上的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占比三分之一。本学科每年培养博士生 2-3 名,硕士研究生 7~15 名。
本学科承担着 5 年制、7 年制医学生≪药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研究生的≪英文文献导读≫和《科研设计》课程。在科研方面, 目前本学科主要整合有心血管药理学(包括离子通道药理学)、内分泌药理学、神经药理学、肿瘤药理学和小分子靶向肽 5 个固定的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及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利用药理学、机能学及形态学等实验方法结合电生理、 RealtimePCR、 RNA 干扰及 Westernblot 等技术,在整体动物、离体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血管尤其是冠脉小血管在不同生理(如不同年龄、细胞外酸碱度改变)、病理(如高血压、糖尿病、酒精中毒等)情况下,对众多内外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改变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如钾通道、钙通道)功能、基因和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2)代谢性疾病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重定位及先导化合物筛选。(3)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新策略及新靶点的发现。(4)肿瘤发病机制研究及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
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级、 省部级、校级及横向科研项目近50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项,获批 10 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近 60 篇被 SCI 收录,获得各级教学、科研奖励 20 余项,参编国家规划教材 20 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