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建于 1953 年, 一直承担着学校各专业和继续教育学院本、专科《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颅脑解剖学》 和《临床应用解剖学》 等医学基础主干课程。 1986 年经教育部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是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8 年) 的骨干研究方向。 学科主要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修复、运动应激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神经系统损伤分子机制及应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损伤、 食管癌分子机制探讨、 激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抗心室重构、 临床应用解剖学等方面研究工作。
学科现有教职工 23 名,其中教师 19 名,实验技术人员 4 名。先后有多名教师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新加坡中央医院,香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东卡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达 30 余次,提升了学科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 多名学科教师在国家级或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 学科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1 名,山西省高等学校 131 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1 名,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 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 1 名。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4 项。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培训, 因此既为毕业研究生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为他们将来开展科研工作传输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能力。 目前学科已培养博士研究生 16 名,硕士研究生 70 余名。 其中 6 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2 名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为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 名硕士毕业生在浙江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暨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
学科近年先后承担了 8 项国家自然基金和 8 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与莫纳什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香港大学、暨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科协作。 近五年主要围绕神经损伤与修复、食管鳞癌发病机制以及干细胞对损伤心脏修复再生的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国内发明专利 2 项。 在国际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科研论文 70 余篇,其中 SCI收录 20 余篇, 包括 I 区 2 篇, II 区 6 篇。
多年来,学科除了完成教学科研本职工作外,在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方面也极为重视。 学科通过解剖第一课“解剖者誓言”,走进遗体捐献,缅怀大体良师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依托我校生命科学馆普及医学健康知识,提高医学生及社会大众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素质;成立山西医科大学学生益启爱公益社,通过志愿者们的宣传动员,普及遗体和器官捐献知识,提高大家对遗体和器官捐献重要意义的认识,共同推进遗体和器官捐献事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