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您现在的位置是: 学院首页 >> 学科建设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21-02-22 17:50:33       来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始建于 1949 年, 1984 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9 年被国务院评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9 年被山西省教委批准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2000 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863”计划试验基地,目前是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8年) 的骨干研究方向。 2004 年被山西省教委评为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2005 年获得山西省教学“精品课程”, 2007 年参与细胞生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2011 年成为山西省优势重点学科的一支重要方向。 2012 年以学科为依托,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设置“再生生物学”博士点。 2013 年获得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称号。 2015 年获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2020 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我学科曾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第一个生化药品专利,山西省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西医科大学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也依托于本学科。

    学科作为学校的老牌学科集中了学校最优秀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单鸿仁、刘德文等老教授都在国内深孚众望。程牛亮、牛勃等教授承上启下,解军、郭睿、杨涛、于保锋教授等中青年一代崭露头角,还有大批青年骨干如闫萍、王玉瑶、赵旭华等快速成长,学科成员基本实现博士化,有出国学习经历人员达到半数以上,加之学科近年引进的海外专家李仁科院士、郑国平、孙公勤、穆箭兵等教授是山西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密切合作的刘立新、徐钧等临床专家,还有一大批博士后、博士人员作为充足有潜力的后备梯队,我们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充分的科研梯队保证学科快速向前迈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现有成员 31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6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实验师 2 人;有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11 人。本团队中 23 人具有博士学位, 14 人曾留学海外;解军教授入选“山西省名师”,兼任教育部基础医学教指委委员、教育部评估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李仁科、郑国平、孙公勤及穆箭兵等教授是山西省引进人才;郭睿、于保锋及杨涛教授是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有 3 人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1 人获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 2 人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4 人成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有 3 人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6 人获得省高校“131”领军人才称号。

    目前,学科形成了 4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发育与细胞再生;肿瘤机制研究;肿瘤靶向治疗和干细胞修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诊疗。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 30 余项,获得各类资助 2600 余万元。培养研究生 150 多人,发表科研论文 270 余篇,其中被 SCI 等收录的论文 80 余篇,获得国家及省级奖励 30 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有 3 名教授为国家一级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担任国家医学方面一级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主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 10 部,专著 6 部。

    博、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学科从 1984 年即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0 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科培养了大批博硕士研究生,都活跃在国际国内的重要研究领域,其中郑国平、陈红杰、连争等已成为国外大学的教授,并反哺学科的发展; 钟良玮、黄青山、康文英等都成为中科院、复旦大学等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学院院长等重要职位; 程牛亮、牛勃、解军等都成为学科的领头人。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为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学科也一直与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和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学术合作, 主办、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学科在人才培养中将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情感目标列入培养目标中。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负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和融入,寓价值观引导巧妙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科牢记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每年都面向全社会定期举办实验室开放活动和科普讲座。依托重点实验室、人体和生物标本陈列室、生命科学馆,向当地的中小学生、居民演示人体、 器官知识,普及高血压等防治方法,一起动手尝试血糖血脂等检测,获得了广泛好评。这些都为提高我省人民的医学卫生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