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我院党委书记任秀云带领党办、院办一行四人拜访了原口腔医学系副主任刘瑛年教授,开启口院人物专访第三站。
采访场所在山医大二院老干部党员活动室,刘主任说在收到采访邀请后,她就提前联系好场所,备好茶水,早早就在会议室等待我们的到来,那种认真严谨、那种满怀幸福的笑脸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刘瑛年主任于196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是我们山医大口腔史上比较早的北医毕业生。她本是太原人,毕业响应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分配提出的“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号召,当时上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包西南地区,北医(原北京医科大学)包西北地区,她北医毕业,所以支援陕北老区分配到了陕西榆林,在当地公社医院,在基层什么都干,还去农村接生、卖药、出诊,很苦,但是苦中有乐,那时候的医患关系很融洽,看完病,老百姓都是拿最好的吃的喝的来招待医生的。1979年回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工作。1983年,在校领导指示下,在时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丁树湘教授的带领下,开始筹建口腔医学系,丁树湘主任是筹备组组长,二院口腔科葛儒林主任和山大一院口腔科许建正主任是副组长,山大一院张秀清和她都是秘书,主要辅助几位组长工作,共同投身到口腔医学系的建设中来。
在谈到口腔医学系成立之初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时,她说一开始口腔系的组成人员都是一二院口腔科的教编人员,在学校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当时大家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学校来给学生代课,后来口腔系建了那个小门诊以后,大家除了代课,还要定期到门诊来出诊,她在二院那边居住,离学校这边距离远,那时的公交车趟次很少,来回一趟很是辛苦,有一次下大雨,西校门口积水很深,回到家就晚上9:00多了。之后在二院当科主任,主要精力就在二院口腔科,到这边就少了。退休后返聘在咱们口腔医院综合科出诊,有时下班晚一点,谭克主任就会开车把她送回家,很感动,科室氛围很好,大家团结友爱,她和张秀清主任每年都会参加科室的文艺节目,其中有一年文艺汇演,他们的节目唱的就是《口腔人永远是年轻》。非常鼓舞士气,充满正能量。
(2011年参加院庆诗歌比赛朗诵《口腔老兵》)
刘瑛年主任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畅谈口腔医院(学院)的发展史,谈到兴奋之处还拿出自己在学院学习、工作和生活期间的老照片、书写资料,还有很多当时的备课讲义,动情地回忆起当年立志口腔事业建功立业的情怀。谈到高兴之处,嘴角不自觉上扬,仿佛是在回忆,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青春的他们和青春的口腔医学系,还有青春的那首歌《口腔人永远是年轻》。她说希望疫情早点散去,明年40周年庆祝活动时在线下庆祝,大家再唱那首《口腔人永远是年轻》。

谈到对口腔医院目前发展的看法和意见时,刘主任说她时刻关注口腔医院(学院)的发展,每每收到院报,总是仔仔细细地阅读。看到学院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获批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时,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她对医院(学院)发展的感受总结为三个“倍感”:对口腔医院(学院)突飞猛进的发展倍感欣慰,对医院(学院)党委书记、领导班子有能力、敢担当、带领医院大踏步前进备受鼓舞,对于医院(学院)关爱老同志而倍感温暖。

谈到对医院(学院)未来发展的希望,刘主任说有三个期盼:一是希望口腔医院(学院)在全国口腔领域的排名大幅提升,向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攀登;二是希望医院能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爱牙日及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加强宣传工作普及口腔知识,永远成为受老百姓欢迎的口腔医院;三是期盼医院(学院)在党委领导下,高举党旗,满怀爱心,不忘初心,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我们回到家,第二天收到了刘主任发来的信息,说老了怕忘记写了个纸条结果还是忘记说了,“看好病,讲好课是成功的标志,但是我更看重的是患病后的人、听讲的人,视他们为亲人。让病人满意、让学生学业有成、品德高尚、成为国之栋梁,这才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我的心愿”。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前辈,一位口腔老兵,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立德树人,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文:宁 茜
图:刘小明
编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