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院新闻

传承红色基因 灌溉思政教育——我院“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队在壶关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2日 22:49    来源:院办    阅读次数:

6月26日,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灌溉思政教育”“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队走进长治市壶关县南平头坞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步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营造出浓厚的喜庆氛围。昔日色彩单调的民房,如今都刷上了鲜艳的涂料,并彩绘上了农村题材的画面,使得整个村庄更加生动有趣。在村内,还有两棵明代的古槐树,它们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村民们的辛勤付出。这两棵古槐树如同两位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此外,南平头坞村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庙、古阁等,这些建筑都保存完好,成为了村庄独特的文化符号。

茶韵入骨 情动乾坤

在驻村第一书记赵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村里的茶社。茶社的郭晓军老师精心为同学们泡制了连翘茶,茶水呈现清新的黄绿色,散发出自然的芳香。在品茶过程中,郭老师详细讲解了连翘茶的制茶工艺和发展历史。她提到,每年的四五月是连翘茶的采摘期,村民们会在这段时间内忙碌于山间,精心挑选连翘嫩叶。在制茶的高峰期,茶厂日生产量可达1000斤。虽然同学们到访时已过制茶的高峰,茶厂内没有机器轰鸣和工人忙碌的身影,但郭老师的讲述依然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那份繁忙与热情。


茶厂厂长王有强带领同学们参观了茶厂和药材基地。在茶厂,郭厂长向同学们展示了茶叶的存放环境和制作流程,让同学们对连翘茶的生产过程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在党参育苗田边王厂长热情讲解了党参的种植技术和生长过程,他还带领同学参观了村里的标本基地,介绍各式各样不同的药材的性状和药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同学们对乡村的传统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同学们对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中草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针针精细 绣韵天成

6月26日下午,实践队参观了民俗文化大院和刺绣基地。实践队首先参观了南平头坞村的“民俗文化大院”。在这里,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生动展现了农耕文化、风俗文化和日常生活场景,让队员们领略了独特的农村民俗文化,感受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魅力。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刺绣基地,大家看到了村民们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作品,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这是老书记郭志强创办的潞洲“飞蕾”手工绣品公司,目前,公司申报的“长治潞绣”商标,已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飞蕾”手工绣品公司通过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刺绣技艺,让妇女们农闲时有事做、有钱赚,这个“金点子”不但让全村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200余户贫困户增收。

暖心义诊 幸福万家

6月27日,实践队在南坪头坞村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博士研究生许智涵和骨科硕士研究生姚龙飞进行宣讲和义诊。


首先,许智涵学长针对眩晕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他用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语言向村民介绍了眩晕的症状、原因及预防措施,帮助村民们正确认识并应对眩晕问题。许智涵学长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使得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姚龙飞学长则就常见骨科疾病进行了讲解,他详细阐述了颈椎、腰椎等常见骨科疾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并特别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为帮助村民们预防骨科疾病带来的病痛,他现场示范,教给村民们不少缓解疼痛的方法。

宣讲结束后,队员们与村民进行了一对一交流,耐心解答村民们的疑惑。下午,同学们走进村民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们为那些身体不便的村民测量血压,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在导师指导下给予治疗建议,帮助村民树立健康理念。

本次义诊活动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健康知识和卫生理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杂症”,同时也让队员们看到了乡村地区需要的帮助与扶持。在看到很多乡亲们为病魔所困扰、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等现实问题时,队员们决心要好好学习、精进医术,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自己的贡献。

铭记历史 感恩先贤

6月28日,实践队来到了壶关县南平头坞村村史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和这里工作人员的交流,实践队员们了解到:1938年2月,在全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壶关县中共党支部应运而生。村民们在黑暗中生长,在苦难中求生,1939年壶关县第一次党代会在南平头坞村召开,在这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改革开放时期,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打开一个突破口。进入新世纪,村党支部不忘初心,继续拓宽视野、寻求突破,开创出一条集手工业加工、地方特产加工、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特色产业,再次带领村民奔向小康生活。

2016年,在帮扶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南平头坞村开始实施“七彩山村”计划。将村里近500栋错落有致的民房粉刷成五颜六色;邀请国内外知名漫画家和3D画家创作墙画,将399户房屋的墙体全部进行艺术彩绘;结合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在荒山上种植金黄的连翘、油葵和红通通的高粱,为环绕村庄的苍翠青山增添丰富的色彩。


同学们通过馆内珍贵的文物、图片,感受到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一部南平头坞村的近现代史便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缩影。即使南平头坞村条件艰苦,共产党员不退缩,不逃避,临危不惧,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马学思老师带领党员实践队员重温入党誓词,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励同学更加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李梦 张红盈 李政昱 亓婷婷)

                                     

                                                       初审:马学思

                                                       复审:王志新

                                                       终审:景建民

                                                       发布:冯金钟




版权所有: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     邮编:030600 (新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邮编:030001(老校区)
访问量 :
办公电话:0351-3985235              公共邮箱:sxmumk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