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2
合作导师
新闻通知
流动站介绍
合作导师
招聘信息
规章制度
基金及资助
博士后风采
资料下载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

 

时间:2021-04-19 发布人: 点击数:

曹济民,二级教授,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系主任、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山西省“三晋英才”计划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医科大学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等。主要从事循环生理、生物节律和纳米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及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50多篇,论文被引5000多次,论文影响因子总计超过1100

解军,二级教授,现任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教育部基础医学教指委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疾病发病机制与干细胞再生医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等10余项。

贺培凤,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副书记,山西省医学信息学学科创始人,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学。主持和参与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5部,一般教材2部,主编、主审学术著作3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1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及以上奖励8项。

崔永萍,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演化及肿瘤微环境研究。近年来在主流学术杂志Cancer Cell等发表SCI论著40余篇,他引1000余次。获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张策,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研1项国家基金。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脑老化认知改变的机制级影响因素。主要的关注点有三个方面:1.肠道微生态与脑老化认知改变的关系;2.肠道微生态的代谢组学与脑老化认知改变的关系;3.老化过程出现的肌少症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张瑞平,二级教授,现任山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基金委一、二审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担任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主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20多项。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100多篇,180篇,部分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PNASAdv. Mater

成晓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期刊论文近30篇。获中国抗癌协会2017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获2项专利,参与多部书籍的编著。主要研究方向是食管鳞癌的肿瘤病因学。

王晓晖,病理学教授,博导,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主要开展神经退行变疾病和心衰昼夜节律调控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杨利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山西省科技厅(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等荣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4篇。目前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小肽药物设计与研发。

章毅,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要从事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药物干预新机制研究,并应用传统生物学,结合组学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研究策略开展新型代谢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高通量筛选及优化。

陆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理事,山西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副会长。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省级科研项目5项,在Stem Cells,Scientific Reports, Stem Cell Development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发明专利1项。荣获山西省教育厅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厅三等奖1项,参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杨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山西省科技厅(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篇。目前研究方向:大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分子驱动机制、肿瘤靶向药物耐药、肿瘤免疫逃逸等分子机制研究。

王丽,病理学教授,博导,“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山西省个人二等功,山西省医师协会行为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细胞死亡调控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3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

宋国华,三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高校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主持4项省级教改项目,编制山西省地方标准8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学术性奖励7项。

郑国平,男,1962年生,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eatmead研究所CTRR NHMRC研究员。主要从事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和治疗以及肾脏细胞再生研究。在JASN、Kidney Int、Am J Pathol等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卢学春,男,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拥有国家新药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专利1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项目分题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项目分题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4篇,其中SCI论文31篇,累计影响因子30分。

王兴,男,36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3月,获教育部颁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9年3月,入选“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近三年第一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15篇,累计IF>70,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于琦,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三晋英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16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3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译著1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励8项。

宋恒,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项目(2018)。2009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2015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加入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长期从事合成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围绕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酶的挖掘、机理解析和改造,在天然产物药物生物合成通路设计和其生产转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研究成果。

郜原教授,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视觉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视觉损伤与再生修复重点实验室PI;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计划青年项目首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眼免疫(葡萄膜炎)学组副组长、眼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10余项。多次应邀在美国视觉和眼科学研究学会、国际视觉科学研究协会、全国眼科学学术大会、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研究大会做专题发言和大会发言。获得美国视觉和眼科学研究学会新锐研究奖、亚太区视觉科学研究最具转化潜力奖、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生物技术青年人才优秀团队奖等。

焦向英,男,1973年9月生,陕西富平人,生理学博士,教授。现为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教育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侨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生理学会理事,山西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肌缺血性疾病、糖尿病。曾获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并荣立一等功,2004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评为学校中青年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发表各类论文40多篇;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4名;主编生理学教材1部,副主编2部,参编3部。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1、糖尿病发病机理及防治;2、心肌缺血与心肌重构。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临床、基础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Email:jiaoxyty@163.com

张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现任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本团队依托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脑片及单细胞膜片钳等电生理设备,行为学检测、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设备,有专用细胞培养室和SPF级小动物屏障实验室等先进条件,能够为博士后研究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本团队有3位教授、2位副教授和2位讲师,主要进行中枢痛觉调制、电针镇痛机制以及痛情绪、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和缓解机制的研究。Email:zhyucnm@163.com

范彦英,本硕博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新药研发与评价分会副秘书长,山西省“三晋英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团队主要专注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为生物学、基础医学或药学,实验室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成熟科研平台,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科研保障。E-mail:fyanying6@hotmail.com。

武秀萍,女,1975年8月生,山西运城人,口腔正畸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现任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教研室主任、正畸科主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省卫健委“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等省级课题15项,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1、错颌畸形的矫正机制;2、口腔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材料、口腔、化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邮箱:77wxp@163.com

郗彦凤,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肿瘤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学研究。曾在美国塔夫茨医学中心、莱西医院、哈佛医学院及上海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发表论文百余篇,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论著4部。主持省级课题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省青年医学专家、省卫计委高端领军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三八红旗手,省优质服务示范先进个人。2017国家卫计委优质服务示范先进个人。2019年 “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淋巴瘤和结直肠癌的研究,在郗彦凤教授的带领下,经过1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为研究方向明确,具有较高研究基础和水平的科研团队。E-mail:xiyanfeng1998@163.com

张睿娟,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从事髓系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工作。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血栓与止血学组委员、省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骨干精英人才人选所在科为省重点学科,课题组目前主攻髓系肿瘤发病机制基础和临床研究结合单细胞多组学、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度解析疾病异质性。联系方式:E-mail13593169668@163.com

张承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利用细胞、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多种模型,揭示中枢神经系疾病的分子机制,结合化学、纳米技术开发帕金森病等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探针,筛选新型治疗药物。已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30余篇,获第一申请人授权专利6项。基于研究需要,拟招收博士后1-2名,要求有生物学、化学研究背景,已发表有影响力SCI论文者优先电子邮箱:chengwu_zhang@sxmu.edu.cn

   

应建明,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诊断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 Cell Research Annals of Oncology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BLOOD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等国际著名期刊100多篇。作为项目牵头人完成了10 余项全国临床多中心研究,制定10余项指南和专家共识。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助 4项。现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方向为肿瘤诊治转化研究,可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完善的科研技术平台和硬件设备及充足的科研经费。联系电话:010-87787515(办公电话)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上一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导师

下一条:特种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

校内链接  友情链接 

 

网址:http://www.sxmu.edu.cn地址: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邮政编码: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人事处负责制作、更新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