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宗教

政策法规 理论园地 通知公告 下载专区

履职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履职风采 >> 正文

《前进论坛》《团结报》刊发解军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 2025-01-17 点击数:

  《前进论坛》2024年第10期、《团结报》2024年11月5日第4版刊发农工党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山西医科大学校长解军署名文章《勤奋严谨治学路 大道致远守初心》。



勤奋严谨治学路 大道致远守初心


解 军
于我而言,成为人民教师是一场冥冥之中的人生际遇,更是一次用知识撒播希望、收获成长的无悔旅程。岁月流转,我们这批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园丁”见证了时代的飞速发展,亲历了教育的变革腾飞。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成长轨迹,更是我们这代人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生动写照。
红色家风 启迪心灵
我出生在一个红色教育世家,家里三代20多人都从事着教育工作。在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我充分感受并深深敬仰人民教师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回首往事,从曾任中学校长的爷爷那里,我得到了“教书有方,育人无疆”的教诲,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与光荣;从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中共党员姥姥那里,我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坚定了“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从亲历解放战争的伯伯那里,我感受到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豪迈,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率领中国医疗队远赴多哥防治疟疾的父亲那里,我听到了“新中国有温度更有人情味”的感慨,体会到了白衣战士忠于职守、护佑生命的担当;从一生坚守三尺讲台的母亲那里,我受到了“生命当中有智慧”的言传身教,激发了我对生命奥秘探索的志趣。长辈们的经历与教诲,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1986年,我铭记着父母“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益的人”的嘱托,考入山西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习。毕业后,我前往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怀着对知识更加强烈的渴望,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山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正值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部提出新世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明确要求。我决定留校任教,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三尺讲台 勇攀高峰
从教27年来,课堂一直是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课比天大”的理念始终根植于心。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乔健天等老先生“集体备课—板书布局-课堂讲授-课后反馈”的教学相长范式以及“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始终指引着我的从教之路。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时,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自己内心的激动。教学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更要传承人文精神。教师不仅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成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这种职业信念一直激励着我不断求索、不断前行。我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已成长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青年技术骨干、医卫界的佼佼者。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加速发展,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的变革和教育信息化的进步就是显著标志之一。我见证了大学教室的黑板从水泥材质变成玻璃材质,再发展成多媒体交互式纳米智能黑板;见证了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讲授到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再到问题驱动教学法(PBL)和翻转课堂等新模式。与此同时,我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讲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二等奖、山西省特等奖等表彰,这些荣誉又转化为激励我在教育事业上不懈探索的动力。



作为大学教师,科研也是我的本职工作。1990年以来,我在医学科学领域耕耘30余年不敢懈怠,始终坚守科技创新的职责使命,不断攀登科研高峰。难忘在实验室奋斗的日日夜夜,难忘大年初一拿到第一次实验成果时的兴奋,难忘宁化府保健醋新配方成果首次转化的喜悦,难忘获批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时的激动……


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服务人民健康的广阔舞台。伴随着世界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提升,破解生命科学技术核心难题愈发紧迫。为此,我们先后组建了“细胞新生再生与出生缺陷防治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出生缺陷与细胞再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了山西汉族人群某些基因多态性及遗传机制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建立了“干细胞用于修复和再生受损心肌,恢复心功能”理论,开创了全球心脏损伤再生和修复的“精准细胞治疗”领域。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在国际学术界率先发现一种人源子宫内膜干细胞,它可以有效增强心脏组织修复再生能力,由此攻克了干细胞治疗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难题。目前,已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多伦多大学干细胞实验室、悉尼大学西密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了一个在干细胞新生再生和出生缺陷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平台。
2022年担任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坚决扛起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山西医科大学创建“双一流”的光荣使命,牢牢把握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的重大机遇,锚定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的目标任务,坚持办好让百姓满意、有温度的医学教育;要落实“2+1+1”学科发展思路,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强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推动优势学科、团队和实验室下沉一线,完善企业与高校之间“悬榜—揭榜”合作模式,构建“先赋权后转化”的成果转化路径。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学科水平在国家第五轮评估中全面提档升级,5个学科位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排名前1%,特种医学软科持续动态排名全国第一,获批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0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连续 3 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金奖;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新药、“福睿智配”全国首台全自动核素配药设备和世界首台脑科学研究重器光电核磁一体化设备,实现了脑科学科技设备从“国际跟跑”到“世界领跑”的跨越,为打破高技术壁垒贡献了山医智慧。
坚守初心 同向同行  
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期间,我与时任农工党山西省委会主委周然教授偶然相识,对农工党产生了极大兴趣。2001年,我正式加入农工党,从此开始了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的履职历程。到山西医科大学工作后,我有幸与现任省委会主委李思进教授相遇,并在他的关心与组织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为农工党山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十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undefined



2013年,我带领调研组深入全国23个省市开展“舌尖上的安全”调研,共采集样本2万个,撰写的调研报告《加快完善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建设的建议》获农工党中央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并作为农工党山西省委会在省政协的集体提案立案交办,推动山西省加快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深知只有依靠科学的力量,才能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针对相关生物医学药物研发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广泛走访调研,提出了建立医药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建议,获得时任山西省领导的批示。此外,我提出的加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我撰写的《关于组建干细胞应用专家委员会 引领我省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建议》《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设计 推动高效三次分配》《关于促进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建议》等被全国政协采纳。在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的“依法惩治伤医、扰医、闹医等违法犯罪,维护医务工作的合法权益”“依法严惩校园暴力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建议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均有体现。


乘风立潮头,扬帆追梦行。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作为一名高等医学教育战线的农工党党员,我将继续秉承农工党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甘为人梯、勤勉奉献,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转发自:山西农工 2025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