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打游戏时告诉自己只能打 1小时,却控制不住地玩了一下午?自己越不想记得的事情,但却越是忘不掉。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也称为反弹效应或后抑制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实验表明,当我们试图抑制或忘记某件事情时,该事情反而会更容易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胡思乱想,而一些高敏感人群往往更加在意旁人的态度和看法,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内耗。比如,在宿舍里,室友们可能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产生争执,彼此间互不相让,消耗着彼此的精力和情感。这种内耗不仅影响了室友之间的关系,也让每个人感到疲惫不堪,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形的战争中,无法专注于学习和生活。没有任何有效产出。
白熊效应导致的内耗确实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但别担心,有一些小妙招可以帮你减少这种内耗:
1.接纳与认知重构:
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思维特点,认识到白熊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尝试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认知重构,用更积极、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们。比如,当某个不愉快的想法浮现时,告诉自己这只是大脑在“调皮”,不必过于在意。
2.转移注意力与放松训练
当发现自己陷入白熊效应时,立即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画画、运动等。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降低大脑的紧张度,减少不必要的思维纠缠。
3.设定明确目标与计划:
给自己的生活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有条理,减少无谓的纠结和内耗。当目标达成时,给自己一些奖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4.培养积极心态与情绪管理: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用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学会情绪管理,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避免情绪积压导致内耗加剧。
5.寻求社会支持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合作和互助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负担。
6.定期自我反思与调整: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找出可能导致内耗的原因和触发点。根据反思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步培养更加健康、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减少白熊效应导致的内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期待同学们都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幸福当下!
文|刘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