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开制度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行政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11-11 | 稿件来源:学校办公室 |

2022年行政工作计划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021年是党和国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新的一年我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增强医疗卫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广大职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患者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现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扎实推进医院医、教、研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认识,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一是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按照省卫健委要求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核酸检测”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动态调整、充实人员力量,结合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措施,持续做好各队伍应急预案、实操指南等培训工作。

二是做足应急物资储备。按照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确定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防控物资储备数量,统筹考虑其他疾病防控需要,好做足疫情防控人员、物资、技术储备。

三是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落实发热门诊设置要求,优化各项应急处置流程,推进各项防控措施提质提速,把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零失误”。

二、聚焦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以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引,推进目标管理。实施手术质量安全、病案内涵提升等相关专项行动。二是参照日间手术目录,实行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管理,不断探索DRG支付模式下的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按医疗组进行数据提取及监管,加强多部门联动工作,逐步建立抗菌药物多学科管理机制。

(二)围绕优质护理服务新标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一是推动优质护理服务领域拓宽和纵深发展。借助信息化建设,完善护理信息管理,加强全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落实,积极推进“一病一优”优质护理品牌建设。二是落实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定期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完善三级质控体系,严格落实护士长“四查房”,重点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三是进一步推进护理专业化发展。根据医院学科特色以互助科室、外出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专科护士和护理紧缺人才,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三)坚持互联网+医疗发展战略,实现医疗服务创新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对标电子病历五级评审功能需求,实现信息智能导诊、智能分诊、就诊服务环节消息提醒,扩大检查科室的预约率,让患者少走路,让信息多跑路。二是进一步解决医院信息孤岛,畅通临床各业务的互联互通,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如放疗信息系统、DRGs医保控费、体检系统及体检智能导诊、感染远程探视会诊、内镜洗消系统、单病种系统、门诊护士站及门诊病历质控、急诊创伤中心等系统。三是优化现有信息系统流程,优化数据质控工作,逐步实现病历无纸化全覆盖,完成门诊病历无纸化归档,完善住院、门诊检验、检查、病理等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四是推广大数据平台在临床各科室的使用,建设专科科研数据库,开展常规化的数据增量更新,满足临床对科研等工作的需求,调研临床专科科研需求。

(四)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增量,进一步拓展医院发展空间

一是完成综合服务楼改建,建成后二层为职工服务中心,三四五六层用于职工食堂,职工就餐环境将极大改善。二是推进综合救治楼建设工程开工,力争年底主体竣工。三是推进感染病科病房、发热门诊、实训中心、临床级干细胞、“136”兴医工程实验室等项目装修工程。四是推进地下停车场的开挖,力争年底前完成基坑封顶。五是推动太原市煤气化医院改造建设,确保顺利运营。六是推动医养结合项目取得政府层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一是筑巢引凤,建立人才举荐机制。做好五个结合: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国内进修与国外研修相结合、全才培养与专才培养相结合、临床技能培养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和学术带头人培养与学术骨干培养相结合。大胆探索更加开放、柔性的人才引进机制,破解学科发展领军人才瓶颈,推动实现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是激活用人机制,培养高水平医学领军人才。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使用人才相结合,探索医教研多轨晋升、“1+X”成长路径,按照国家级学术性医院的功能定位,大力培养临床科学家,推行双聘制、多聘制,恢复淘汰制,释放人才的新活力。

三是加强梯队建设,培养优秀青年人才。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为青年人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用父母之心爱才、惜才、护才,为医院的百年发展提前谋划、早做安排,既着眼今后的5年,更要着眼今后的10年、20年乃至30年,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逐步建立起优秀人才储备库,为医院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接班人。

四、12345”学科规划为牵引,高质量打造医学高峰

一是统筹推进12345”学科建设,引领学科稳步发展全力打造1-2个国家级一流水平学科,创建精神、创伤、传染病三个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4个“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对标国内一流,对接国际先进,打造学科建设新高地。

二是凝练专科方向,加强各临床专科内涵建设。根据《十四五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要求,从人才培养、临床诊疗技术研发和关键设备购置等方面出发精益求精,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选择特色专科方向;结合本区域疾病特征,患者就诊需求,在一些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项目上,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创新。

三是构建学科考核评估体系,通过考核与评估对我院临床学科进行定性,分为卓越学科、优势学科、骨干学科、潜力学科,建立各层次学科建设目标定位,激励医务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功效。

四是着力推进 “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三中心融合工作,发挥急诊复合手术室的作用,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整合全院资源,推行“一站式”急诊急救服务,着重解决了急危重症诊查救治速度慢、收治困难等问题,充分发挥一院在卒中、胸痛、创伤等重大急诊急救方面的诊断与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领我省立体化、空地结合的救治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急诊急救技术、科研和服务能力。

五是继续完善多学科诊疗机制,优化MDT门诊的诊疗流程,支持和预后监测、评价手段,动态评估、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激发科研创新动力

全面加强科研基础平台建设肝病与器官移植、精神障碍人工辅助诊疗、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等7个主要重点学科为平台,有效整合院内各类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和综合科技竞争实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学科创新群体2022年争取新增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平台基地项目。

培养科研全能型复合人才。按照“创新生态”的理念,以杰出中青年临床医师作为领军人才,量身打造“科技创新团队”,改善科研人员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科研现状。鼓励科技奖、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报,实现科研成果到临床应用到教学实践一体化推进,培养一批医疗、科研、教学全能型的复合人才。

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细化科研绩效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加大国自然申报力度,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加强与省科技厅联系,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一体化设计的新模式为突破,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争取国自然基金获批数增加2-3项,省级项目数和金额增加20%。

四是充分发挥我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助力临床试验研究中的作用,推进学科间合作、交流,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有合作潜力、意向的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措施,继续加大数字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是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全面推广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排课、教师管理、班级管理、调停课等诸多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全程在线化,全面提升教务管理工作。

是继续增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不断优化教师人员结构,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学院青年教师的储备力量。在优化师资结构的同时,争取实现博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各学科、专业全覆盖。

四是贯彻“三早”教学,将多学科协作模式引入教学中,遵循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并联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查房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多学科临床思维,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五是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思想载体,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班一品”“一院一品”“学风示范班”等活动,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七、深化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一是推动双向转诊工作有效落实。完善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制度,明确各相关科室工作职责、保障措施及激励机制,确保双向转诊规范、有效运行。

二是充实紧密型医联体帮扶队伍,提高帮扶质量。严格医联体医院帮扶人员选拔标准、细化选拔流程,公平、公正、公开遴选托管医院院长、副院长等管理人员对紧密型医联体需按照“组团式”帮扶进行人员派驻的要求,与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进行沟通,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实地进行考察,针对不同单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专业和人员进行派驻。

三是进一步发挥远程平台作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远程会诊常态化,逐步实现远程疑难病例讨论常态化开展,探索建立远程心电检查、远程监护,远程查房、手术示教指导等,推进互联网诊疗,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2022年我院将继续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增强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坚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学科发展;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拓前行。


----------------------------------
Copyright © 2015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15 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