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开制度 >

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 山西医科大学关于印发《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山西医科大学2022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3-20 | 稿件来源:学校办公室 |

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 山西医科大学

关于印发《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 山西医科大学2022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基层党组织,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各教学单位,行政各部门,各教辅单位、重点科研单位,各附属单位:

现将《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山西医科大学2022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中国共产党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 山西医科大学

                                                                          2023213





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

西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1331”工程、“136”兴医工程等战略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开启了建设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的新征程。

一、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新加强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持续增强

学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在学校发展中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与研究阐释,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二)党的思想引领力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3次、28个专题的集体学习,印制学习读本28期;26个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30余个专题学习;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71907人次,配发专题学习资料2400余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9000余册。学校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校师生医护员工认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并开展学习热议活动,在校园网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专题报道;成立由5个分团、100人组成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校级宣讲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学习宣传,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进班级、进实验室、进学生一站式社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三)党的组织建设持续夯实

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年召开党委常委会议22次、校长办公会议20次。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调整15名处级干部到重要岗位,调整选任84名科级干部;推荐4名年轻干部到副厅级领导岗位任职,推荐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名;选拔1名处级干部和2名科级干部到附属医院挂职、2名科级干部进入乡村振兴工作队。9名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干部受到上级表彰。抽查10名处级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如实报告率100%。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山西医科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校党委换届工作。有序进行基层党支部委员增补,细化完善专职组织员岗位职责。药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全年发展党员1050名,党员结构更加优化。

(四)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

学校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54个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60份。校党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议题24个。制定实施《中共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巡察工作实施意见》等,对4个基层党组织开展首轮巡察。制定实施《全面建设清廉山医行动方案》,清廉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持续强化日常监督,对1754人次、2个集体进行廉政审查,开展提醒谈话160余次、廉政谈话24次,报备重大重要事项109项。依纪依规依法执纪问责,给予党纪重处分1人,诫勉谈话1人,批评教育1人,谈话提醒1人。建立了由155名干部组成的纪检工作三支队伍。认真做好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政治画像工作。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少数,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气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持续夯实。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学校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分析研判,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全年保持了全校师生思想稳定、总体向上向好。加强正面发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努力讲好疫情故事。利用网络阵地做好日常思想工作,全时段开展疫情期间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处置。强化课堂教学、讲座报告、教材编审选用、新闻发布、科研活动等意识形态审查,管好用好新媒体,坚决抵御错误思潮侵蚀。坚决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加强宗教政策宣传,广大师生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民族团结进步。

(二)协同育人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校领导、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讲思政课机制,推进新时代医德教育新模式改革,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思政教改项目4项,获山西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3名同学奔赴西部开展志愿服务。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铜奖3项。学校分别被评为团中央和山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1名教师被团中央和山西省评为 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个学生团队被评为山西省 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名学生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1名教职工荣获第21山西青年五四奖章1名学生获2022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总决赛一等奖。获评全国四星级易班学生工作站” “2021年度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秀迎新案例”1项。红石榴工作室荣获2022年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为3.11万人次发放奖助贷6958.31万元。

(三)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持续强化

引进2名应届博士生担任专职辅导员,校内转岗专职辅导员1名,选聘兼职辅导员72名,辅导员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建成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持续强化辅导员培训考核管理,辅导员素质能力持续提升。首次开展全校范围学生评价辅导员、辅导员互评活动。5名辅导员获批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1名辅导员获第八届山西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1名辅导员获得山西省首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

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新提升

学校稳步推进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着力构建自主、开放、创新、卓越的全新医学教育模式,持续完善本硕博多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成立了本科生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推动本科教育创新发展。进一步凝练HELP育人理念和BRIDGE育人路径,现代医学健康教育理念持续树牢;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33项,居全省高校第一。获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到12个;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到23个;除新增专业外,实现了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招生专业全覆盖。获药学类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的优异成绩。开展MLT+IT混合PBL教学,建成一批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新型课程。获批山西省一流课程47门,41门课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新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项,达到25项;新增教学医院2所、实习医院1所、实习基地3个,教学医院达到49所,教学基地达到125个;获批山西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奖项4项;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名教师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成立了教材工作领导组(教材建设委员会)和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教材建设体系构建完善。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70余人次。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全年教学督导3215学时、听课266学时,本科生评教100%全覆盖。与沈阳药科大学组建中药资源联合科考队,开展大学生联合培养,合作模式受到省委教育工委肯定并在全省高校推广。

(二)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研究生在线教育论坛。积极构建具有山医特色的研究生在线课程体系,立项建设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21门。26名教师申报研究生核心教材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申报8部核心教材编写。线上规培教学首次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开展线上学术讲座39场,参与58086人次。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通过率达87.5%。制定实施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及实施细则》,有力保证了培养质量。研究生教务系统升级更新,管理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通过率达95%以上。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2年度四有导师学院在线研修,完成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分委会换届。

(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持续深化

遵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成人学习特点,持续调整优化教学模式,建成93门次网络课程,完成3个年级7个专业、5轮次2517人次、98门课程的线上教学任务。授予学士学位343人,毕业生学位授予率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制定实施了《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等制度,非学历教育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完成104学时、451人的全科医生转岗理论线上培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1人次通过职业技能人才考评员考核。

(四)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校本部25个本科招生专业录取普通本科生3073人,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1002人;推荐221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招收博士研究生179人;硕士研究生2147人,其中一志愿统考考生占比51%。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举办校园招聘活动81场,提供就业岗位18000余个。推送就业信息2500余条。为1249名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149.88万元。2022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84.23%

(五)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彰显

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建成国家级医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山西省高水平创新创业学院、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开设医学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选拔优秀学生40名。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级90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3项、铜奖5项,省级金奖16项;第八届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北部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优秀奖1项。连续四年4人荣获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省优秀创新创业代表。

四、学科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学校围绕四个面向,持续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夯实科研平台,创新管理机制,学科科研蓬勃发展,对行业产业和山西省转型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一)学科实力稳步增强

新增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个。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学校5个参评学科较第四轮取得显著进步,特种医学首次参评充分显示了优势实力。持续推进学科学位协同一体发展,制定完善新获批学位点建设方案,开展医学技术一级学科调整为专业学位点论证、公示及申请工作,学科学位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强化顶层设计和专家论证,进一步明晰特种医学、法医学学科高峰发展策略,开展特种医学、法医学自设二级学科论证、公示及申请工作。制定完善了特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学科建设方案,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图示情报、社会学等人文社科学科发展。特种医学跃居“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一,跻身中国顶尖学科,获批省财政1亿元建设资金支持。学校成为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承办全国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暨全国首届医信融合人才培养学术会议。

(二)科研水平整体提升

全年科研总经费3.7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其中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重大项目1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技战略专项1项、面上和青年基金59项,直接经费共计3448万元;首次获批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重大项目、千万元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战略专项。获批教育部科技委战略重点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获批省级各类项目320项,总经费1072.3万元。获横向课题9项,总经费118.8万元。26项科技奖励进入山西省科技成果奖励公示,位居全省高校第一。获山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年度百部(篇)工程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452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软件著作权授权30项。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共同申报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原创新药LM49片获批临床研究。

(三)科研平台夯实完善

申报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审答辩;申报慢性肾脏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新增1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6个校级研究机构,校级科研机构达到57个。积极推进建设医学科学院,明确功能布局、入驻团队平台和PI原则。消化系统肿瘤癌变机制及转化研究骨干创新团队获批“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提质增效建设计划增补项目立项,获资助经费1724万元。《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继续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基础医学教育》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承办中国核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制定实施了《山西医科大学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

五、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新优化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细用才、精诚聚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生态系统持续优化。

(一)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

持续规范师德师风档案管理,强化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教育列为教师理论学习必修专题,开展暑期教师研修”“德育素质拓展” “精医研习沙龙” “课程思政高质量推进等培训2000余人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不断提升。突出典型树德,遴选校级教师育人工作室,推荐年度最美教师候选人2名、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8例。制定实施了《新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综合考察工作流程》,建立了新入职教师动态调查研判体系,确保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首要标准。

(二)人才方阵不断壮大

着力实施人才育引提速工程和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建立了人才基础数据库和育引人才台账。1人入选第七批万人计划;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其中第五层次人才2名,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事一议高层次人才1名;4名清北人才全职到岗。柔性引进非全职特聘教授1名、客座教授6名、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7名。首次获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获批数全省第一。充分发挥学科、平台和院系引人用人主体作用,组织博士研究生招聘面试26场,通过面试103人,报到57人。选留47名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从事科研助理工作。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52人,其中学校编制博士31人;在站人数达到158人。

(三)人才环境持续向好

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人才引进工作专班和省校合作工作专班,修订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人才管理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制定实施了《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方案(试行)》,对2018年以来引进博士、1十人计划2名非全职特聘教授进行了考核,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发挥。为301名人才申报各项经费补贴2137万元,为1名高层次人才、95名引进博士核发校内待遇共计1482.5万元。人才评价改革持续深化,打破高层次人才晋升任职资格年限限制,优化调整体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教学型教师职称晋升条件,对专职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单设条件、单独评审,继续单列优化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六、服务人民健康展现新作为

学校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优势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健康山西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与学校事业发展良性互动、同向发力。

(一)医教协同深入推进

强化校院协同发展,举办第六期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第六届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医院临床教学能力持续提升。强化评估督导,推动新增附属医院向学院型医院转型。9所附属医院与30余所省内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深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第一医院与长治市人民政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派驻225名医师开展对口支援,医联体建设扎实推进;接管太原煤气化职工医院,一院多区发展进入新阶段;完成省内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并实施首例二次肝移植,肝移植技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第二医院一院三区统筹发展,南院区即将开诊;成功实施国内首例寰椎肿瘤整块切除重建术、省内首例左心耳封堵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等多项复杂技术项目,成功救治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等罕见病例患者。口腔医院实现健康山西网上预约挂号,一层手术室建成开诊,科室三级质控体系构建完善,诊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二)服务转型走深走实

发起成立山西省医院协会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举办第一届山西省医院质量管理高峰论坛,助力山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立黄河流域生态公共卫生安全中心,成为黄河流域医学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术支撑框架协议。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广泛参与疫情防控、医改调研、卫生政策改革等,决策咨询质量持续提升。4位博士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服务山西基层一线。与五台县人民政府共建中药学博士服务站,开展台参、台芪生产+加工+科技高质量发展项目合作。达成成果转化合同4项,累计金额26.2万元。

(三)服务乡村振兴务实有力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动发展沙棘、特色菌类等产业,促进帮扶村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康平村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近2000余元。实施健康小屋、智慧党建、新建村文化舞台、爱心超市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服务乡村振兴。全年研究驻村帮扶工作4次,到帮扶村调研2次,增补驻村工作队员2名。学校驻村帮扶工作在全省2021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七、国际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

学校深化互鉴互融互通,积极推进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交流合作,努力开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优化国际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开展在地国际化培养,提升留学山医品牌实效和师生国际胜任力。

(一)国际合作交流深化拓展

3所海外院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承办教育部“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北京会区山西会场)现代医学多学科融合发展合作会议、中国工程院中国核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主办第八届统计遗传与基因组学国际高峰论坛,与2所俄高校机构举办中俄生理学学术研讨会”“中俄超声医学青年学者论坛。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首届教育大会等多项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作为山西省首所高校获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公派留学获批6人。

(二)国际学生教育稳步推进

成立港澳台办公室,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启用留学生电子管理服务系统,完成第三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培养方案修订和58门必修课、3323学时教学工作,择优录取硕士3名,37名联合培养留学生毕业并获学位。1门课程获山西省教育厅2022年来华留学线上精品课程立项,获批教育部2022-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项目1项、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项、山西省政研会2022年度课题1项。留学生首次参加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3名学生分获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日报社主办的活动奖项,学校两次获优秀组织奖。获批“2022年来晋留学政府奖学金”97万元。

(三)国际援助彰显医者担当

第二医院、临汾医院、汾阳医院、忻州医院等4所附属医院共派出26名医生参加中国(山西)第22批援喀麦隆医疗队、第25批援多哥卡拉医疗队国际援助,在异国他乡践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多哥卡拉东戴地区中心医院创伤骨科对口合作机制作为全国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之一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评审。

八、办学条件和治理体系得到新优化

持续推进基建工作,加强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图书和档案工作,办学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努力拓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获批2022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2022年山西省政府一般债券8000万元。中都校区科研楼主体建安工程完工,公共卫生楼主体二次结构砌筑完成,完成实验动物中心规划认证、综合竣工验收和消防初验。迎泽校区学生公寓完成基坑、桩基和地下二层施工,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中心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口腔医院临床研究基地改建工程正在实施拆除和加固施工。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项风雨操场地下停车场和东北角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家属院改造计划。制药厂迁建项目完工。

(二)财务审计规范高效

严格实行预算控制、项目管理与过程监督,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益。与6家商业银行合作达成设备购置贷款意向。财务共享数智化平台上线运行,智慧财务一体化二期建设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更加科学,财务管理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完成中都校区建设工程结算审计3项,审计金额17230.40万元,核减金额2156.46万元;中都校区在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1项,审计金额372.93万元,核增金额17.91万元;维修改造工程预结算审计89项,审计金额8069.11万元,节约资金219.67万元;对教育发展基金会、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设备合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审计金额共计6218.6万元。

(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持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处置流程,进一步拓展增量、调节余量、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持续提升。新增固定资产0.28亿元,固定资产总额原值28.09亿元,净值17.37亿元;新增无形资产0.02亿元,无形资产总额原值1.84亿元,净值1.51亿元。持续规范经营性房产管理,促进保值增值。招标采购103项,成交金额17018.92万元,节省426.26万元;网上卖场协议供货210.09万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共享基金累计收费23.2万余元,较2021年增加7.17万元。

(四)后勤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和隔离用房储备,强化校园环境卫生和重点部位消杀。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成立食堂天平服务队,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体系。持续推出一毛钱爱心鸡蛋、一元菜”“三毛米饭”“大份”“小份等活动,增加包您馒意窗口,保障困难学生基本生活,引导节约粮食。加强公寓管理,完成5789名学生的宿舍搬迁调整。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更换部分节能照明设备,中都校区获评省级节水型校园。实施设施改造项目29项,投入资金1072.6万元。为11名教师配租周转房。校医院全年接诊5000余人次。邮电通讯中心平稳运行。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化幼儿园。全年车辆安全行驶16.7万公里。

(五)图书、档案和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采购511.2万元,新增纸质图书3.6万册、电子图书31.2万册、电子期刊3.6万册、学位论文71.9万册。图书馆荣获2022年度山西省全民阅读优秀单位。持续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全年增量档案数字化著录条目74879条,扫描全文227723页,形成数字化副本214.6GB,接收声像档案8.36G。首次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档案伴我行线上竞答游戏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人入选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并获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称号。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疫情防控视频调度指挥平台,开发了疫消打卡小程序,为疫情防控提供智慧支持。完成17号楼西侧公寓、后勤院校园网覆盖。实现毕业生校园卡自助转校友卡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大厅与新OA系统对接、域名邮箱与企业微信同步。获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数字化能力建设与效能提升项目

九、育人环境展现新风貌

统筹推进校园文化、环境设施建设与服务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强化民主管理,保障安全稳定,育人环境持续改善,师生医护员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文化建设守正出新

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育人,以项目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持续打造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等为代表的校级品牌文化活动和大画医学”“才溢人文”“山医好声音”“爱心仁术”“步道乐跑美丽山医杯篮球联赛暨啦啦操冠军赛等一院一品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尚书阅读全民阅读推广品牌,开展推广活动110场。成立了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和话剧团4个校级艺术团体。排演了话剧《赵雪芳》学生版。举办了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快闪、宿舍健身操大赛、艺术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二)发展合力更加凝聚

学校位列2022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第203名,较前一年提升10名;位列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42名,较前一年提升18名。胜利召开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四个发展基本思路,部署了七大工程”“二十项行动,制定实施了《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建设方案(2023-2027年)》,开启了建设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新征程。依法治校深入推进,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审查修订规章制度及各类合同250余份。召开了第五届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受理落实代表提案32件。召开了第二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获评山西省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1项, 打造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被评为民革全省争创亮晶晶工程亮点事例,1项新冠建言献策提交国际AESMT'22大会,1项社情民意被全国政协采用,1统一战线智库课题被中央《零讯》采用。通过文体活动、评选表彰、节日慰问等关心教职工身心发展。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生活待遇,激励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困难学生6.62万元,发放奖助学金9.84万元。

(三)安全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成南家属院视频监控改造和校内重点区域防护栏、限位器安装,校门视频监控与山西省教育厅联网。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完成校内灭火器具更新,开展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10余次。与校内商业网点签订责任书,不定期排查整改隐患。全年排查安全隐患36起,当场整改30起。抓好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坚持落实24小时值班、夜间清园报告等制度。强化日常宣传教育,重点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完善保密防范工作机制,无泄密事件发生。

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学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部署安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学生至上,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顺利推动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

(一)全力守好校园安全防线

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下,组建了“1+2+11”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体系,完善了统一高效扁平化组织指挥系统,进一步强化全校上下联动、分区管理、分工负责,构建了机制通、责任清、运行快、效果佳的疫情防控机制。校领导带领党员干部分组入驻中都、迎泽两校区,成立两个工作应急专班,全时在岗,一线指挥。每日统计摸排人员、核酸检测等数据信息,分析流行态势,评估防控效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全覆盖。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备足教学、科研、生活和防疫物资,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断档、人文关怀不降温、服务社会不停歇。全年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82次。

(二)科技战疫展现山医担当

充分发挥学校在重大传染病、临床流行病与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与山西省和太原市卫健、疾控部门紧密合作,对太原疫情传播链进行复盘。整合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等资源,成立山西省疫情大数据分析工作组,为山西疫情研判和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完成山西省内6期、省外37期疫情分析报告,对广西北海、海南三亚和四川成都提供防控技术支持,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联合编制9期内蒙古新冠疫情防控与风险排查报告。创新推出新冠病毒及疫情防控整合课程,疫情防控科普微视频在新华网、山西新闻网等多个媒体平台播出。织密心理健康教育监护网络,构建了心理教育医学+”特色矩阵,开发上线了医心医疫心理支持云平台,为全省高校师生提供线上心理支持服务。1815名师生主动请缨加入各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3名公卫专家和108名学生组成师生志愿者队伍赴山西各地市支援疫情防控,彰显了新时代山医人的使命与担当。

(三)有力保障防疫转段渡峰

各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时修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认真组织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加强防控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疫情防控队伍,先后派出近百支工作队赴全国各地疫情防控一线支援防控工作。进入疫情防控转段渡峰阶段以来,各附属医院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统筹调配医疗资源,配足配齐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开设线上发热门诊,设置新冠感染重症病区,扩容重症治疗床位,简化重症患者转诊流程,实现急诊患者24小时清零。各附属医院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显著提升,为山西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渡峰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在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优势与特色学科还需更加突出,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持续增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数量还偏少,办学条件还需持续改善,等等。2023年,学校将持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努力奋斗,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Copyright © 2015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15 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