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开制度 >

学校工作报告——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

发布时间:2021-10-26 | 稿件来源:学校办公室 |

学 校 工 作 报 告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2020年的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双一流建设等战略机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力推进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建设,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的双胜利,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学校获批国家卫健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部级及以上平台达到3个。学校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8个,占到专业总数的30.8%。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其中,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各1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零的突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学校再获金奖1项。新增2所直属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达到14所。学校牵头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共计派出424名医护人员驰援抗疫前线。学校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新增1所友好院校,招收了首届硕博层次来华留学生25人、本科国际学生113人。学校连续15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单位、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

(一)疫情防控工作展现新担当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先后派出424名医护人员驰援抗疫前线,其中,340人驰援湖北,为国家抗疫斗争和我省实现双零目标作出了应有贡献。10名个人和2个集体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5名个人和1个集体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4名个人和1个集体荣获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4名医护人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人荣获中国好人3人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附属太原中心医院、附属汾阳医院、附属肺科医院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大功集体荣誉。

学校牵头研制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和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在我省率先通过CE认证;编写了《高校开学防疫攻略》,成为面向全国高校开学防疫的科学指南;开设1387门次线上课程,制作了《高校在线教学第一课》,帮助全省高校7万余名师生科学认识疫情;制作8集科普宣传片《科学战”2020》在学习强国推出,被省内10余所高校作为科普教育片使用。新华社推出学校制作的《科普动画:新冠肺炎你了解多少?》,当日的点击量就过百万。

(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新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

学校持续抓好抓实一流本科教育,持续探索构建医学+X”人才培养路径,扩大卓越班、创新班改革试点,开设了智能医学班、精准医学班和整合课程改革班,制定实施了“5+3+X”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新增智能医学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数量位列全国医科院校第2位、山西省本科高校第1位;获批山西省精品共享课程19门、建设课程5门、培育课程4门,立项校级精品课程31门;开设1219门次线上课程,实现线上建课率与开课率双100%。荣获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6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推荐研究课题31项;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百篇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办我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16项、银奖7项,铜奖3项;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4项,1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奖。

学校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承办了全国医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完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6门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在线课程建设;启用了研究生科研学术诚信管控系统;制定实施了《研究生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评选办法(试行)》。新聘博士研究生导师8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66人,导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评选优秀博士论文7篇,优秀硕士论文13篇,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获批山西省法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获批2020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74项、全国医药学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课题1项。

学校持续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完成了线下11门次、线上108门次课程教学任务;修订实施了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20届毕业生学位授予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全年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及实践技能考核、山西省基层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等项目共计993人次。

学校继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校本部的本科生招生规模控制在24个专业、3400人,招生结构持续优化。本科生一志愿率达95.96%,多省市录取线超“双一流”院校,录取成绩连续7年位列全省理工类第一,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比如,在我省第一批次A类招生录取工作中,学校本批次理工类录取最高分数为624分,最低分数为595分,分别高出了省控分数线87分和59分,位居我省6所本科第一批次A类招生高校之首,并且“包揽”了报考本省的最高分前10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36人、硕士研究生2117人;招收首届硕博层次来华留学生25人,录取本科国际学生113人。坚持把学生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导建立省内医学类高校就业联盟,举办校园招聘60余场,发布就业信息15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近11000个,为885名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88.5万元。

学校编撰的《医药文化思政资源研究》《医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特色资源运用研究》正式出版,1000余门专业课同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医德教育实践》课程获评全国“金课”,顺利通过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高校考核。《新生、新声》《非同“易班”》等宣传片入选全国易班迎新优秀工作案例。获“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银3铜、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1金1银3铜。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22名学生入选2020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13支队伍、526名队员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近千名返乡学生主动参与所在地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汇聚新动能

学科生态持续优化。核医学科连续5年进入全国前十,位列第七;精神医学科、风湿免疫学科分别获得十强提名。特种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和药学等6个学科参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深入推进学位点动态调整,撤销生物学一级博士、硕士点、中药学一级硕士点、公共管理二级硕士点,申请调整增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专业学位的类别范围和授权层次。

科研平台日渐完善。获批了国家卫健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部级及以上的平台达到了3个。山西省智能影像大数据与功能纳米成像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达到3个。成立了反向病原学协同创新中心、肝病与器官移植研究所,校级平台达到41个。推动协同创新,与省公安厅合作共建法医学教学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与安可瑞(山西)生物细胞有限公司开展干细胞基础研究及转化应用领域合作,与翼展医疗集团、中国移动开展核医学平台5G升级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智能医疗学术研究,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创新药物研究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继续被遴选为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护理研究》杂志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综合排名第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在中西医结合学科综合排名第三。

科研成果更加丰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资助总经费3500多万元,其中,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学校首次同时获批重大、重点项目,并且在项目总数、经费总额和青年基金获批数上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1项。获批各类省级项目133项、横向课题33项。获各类科技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得授权专利185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44项。“3D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项目,获第三届中国UA-吉尼斯医疗创新大赛冠军;“3D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成像系统”专利获第二届山西省专利一等奖。辐睿智配全自动配药设备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该项目2019年荣获我省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首枚金奖后,2020年正式进入产品化阶段,将在今年6月召开首台产品发布会,并面向全球征订订单。该产品是学校携手中核高能研制而成的集智能化、高精度、低辐射、个性化为一体的全自动放射性药物配置设备,线下投放后将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并将有效促进我国分子影像发展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四)人才生态系统得到新优化

学校全年引进了高层次人才2名、博士研究生45名,招聘了急需紧缺人才27名。选聘博士后合作导师90名,在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中,学校参评的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均被评为良好以上等次,其中,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等次。5名教师荣获第六批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称号;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6名;7名教师被聘任为首届山西省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学校修订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实施细则,更加突出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导向作用;认真关注回应师生的呼声,将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全部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范围,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推进破除五唯,学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对专职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单独设置评审条件。突出能力业绩,有效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54人顺利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4人破格晋升教授、2人破格晋升副教授,40岁以下教授总数达到10人,其中35岁以下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人,人才环境得到了持续优化。

(五)服务社会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联动互促机制,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围绕“健康中国”“健康山西”需要,围绕三晋父老乡亲生命健康需要,依托14所直属附属医院,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在医疗服务、政策咨询、健康扶贫、科技引领、成果转化、卫生应急等领域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谋福祉。

第一医院门急诊人次117.7万,出院人数5.8万人次,总的治愈好转率为95.63%、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9.2%,均超过国家95%的标准,在同级医院中位居前列,并获得中央文明委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第二医院门急诊人次128.17万,出院人数6.34万人次,总的治愈好转率为95.66%、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9.34%,均超过国家95%的标准,在同级医院中位居前列,并受到省委省政府集体“记大功”表彰,143名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与第一医院连续两年分别获国家卫健委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省内第一。第三医院坚持医研融合,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山西医学科学院分区布局初具规模,目前,A区23家科研机构挂牌入驻;B区已设置14个科研机构和12个专科实验室;C区7家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挂牌入驻。口腔医院积极拓展新院区,推进“舒适化中心”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更加强化。汾阳学院按照新理念、新规划、新发展的工作要求,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学校新增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达到14所;组织专家开展专项督导,推动新增直属附属医院由诊疗型医院向学院型医院转型,附属医院增量提质工作成效更加凸显。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医教协同政策,积极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举办了第四期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和第五届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临床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校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年度考核,实现了动态管理;审核、遴选新增直属附属医院博士后合作导师13名。4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被山西省认定为省培育项目;完成1项发明专利转让、9项专利实施许可授权、1项专利权作价入股。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药卫生体制等方面多项咨询报告,积极参与山西省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咨询。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召开了2020年度扶贫工作会议,开展了结对帮扶、感恩奋进教育走访慰问、教育扶贫捐赠、义诊和健康宣讲等活动;开展了劳动技能培训,开办了扶贫车间和爱心扶贫超市,提高自主脱贫能力。学校获评2020年度山西省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学校驻右玉县元堡子镇西洲里村工作队获评山西省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集体,1名扶贫干部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名扶贫干部获评山西省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个人,2名扶贫干部获评山西省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个人。

(六)国际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

学校持续推进国际化提速战略,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签署友好交流协议,与日本龟田医疗大学签署学生交流研修子协议,国际教育学院加入“中文联盟”。11人获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和山西省省筹资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派出10人赴澳大利亚、新加坡学习研修。1名学生作为5位中国学生代表之一参加第七届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国际语言大赛及线上研讨会。

学校国际学生教育完成44门专业课、2613学时在线录播授课任务,学生全部通过线上考核。国际学生学习生活受到新华网、山西日报、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报道共计14篇。1名国际学生获科技部“我的中国故事”征文活动三等奖,2名国际学生获优秀奖。

(七)办学条件和治理体系得到新改善

学校基础建设工作步伐不断加快,获得省政府近5亿元的资金支持。中都校区实验动物中心、科研楼有序推进,拟建公共卫生楼进入招投标阶段;学生食堂二期工程被评为山西省优质结构工程和山西省优良工程;图书馆工程获中国安装之星奖。迎泽校区新建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北U教学楼改建项目加固工程、装修工程有序施工。制药厂迁建项目综合楼、动力设施、溶媒库土建施工已完成,制剂楼土建施工基本完成。

财务审计工作不断加强。深化预算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财务预算公开透明度,推行零基预算,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益。财务报销业务网上电子审签和预算网上申报模块上线运行,报销投递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经费信息实现网上自助查询。近年来,学校先后修订7项财经制度,赋予部门(院系)以及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预算经费单笔开支审批权限由5000元提高到5万元后、再次提高至10万元;科研经费单笔开支审批权限同步提高至10万元,同时大幅减少了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简化审批流程,彻底解决了排队报账、跑路报账的问题,实现了财务全天候、零等待、一站式服务。

全年完成中都校区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和在建工程跟踪审计、维修改造工程预结算审计等100多个项目,审计金额24166.5万元,节约资金2345.57万元。完成部分单位财务收支、部分处级干部经济责任、设备款支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审计,审计金额共计31047.49万元。开展制药厂迁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金额2645.25万元,核减金额952.06万元。

资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全年新增固定资产0.44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0.72亿元;新增无形资产0.08亿元,无形资产总额达到1.57亿元。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规范和流程,建立二级资产管理员制度,实现国有资产全周期管理。搭建了100套教室和48套实验室多媒体服务平台。完成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物联网系统一期建设,连接9个学院、中心136台设备,初步实现了大型仪器校内外开放和有偿使用。修缮更新迎泽校区危化品库房及安全设施。

后勤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强化饮食管理,执行了两校区原材料统一报货制度,组建食堂天平服务队,继续推出一毛钱爱心鸡蛋、一元菜”“三毛钱米饭”“大份”“小份等活动。配租417套晋中市公共租赁住房、26套学校周转房。学校幼儿园迎来建园70周年,全年车辆安全行驶26.7万公里。

图书档案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图书77438册。图书馆闭馆期间,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优势支持线上教学科研工作的作用,做到了服务不停。推出百川阅读品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4场。档案馆优化提升服务,全年收集整理各类档案近4万卷(件)。网络中心建立了疫情期间学生返校系统、公寓人脸识别测温通道系统、健康打卡系统、智慧点餐系统、多功能视频会议平台等。

民生工作持续加强。学校在整体收入较2019年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3880.93万元,减少幅度达14%,但职工待遇没有减,尤其是离退休人员待遇稳中有升。比如,离退休人员精神文明工资的发放标准增加了6000余元/人。

(八)育人环境展现新风貌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成立了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和话剧团4个校级艺术团体,支持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代表队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积极打造文化育人新平台。创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等校级品牌文化活动,以及大画医学”“才溢人文”“山医好声音”“爱心仁术等一院一品系列文化活动,凸显文化品牌效应。67个学生社团组织各类活动上百场。学生艺术团2项表演作品入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优秀校队奖。

发展合力更加凝聚。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科学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积极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认真受理并落实第五届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提案40件。召开了第二十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1项提案被省政协采纳,2项建议稿获省委统战部奖励,1项调研报告获省领导批示,1人获中国侨联建言献策奖,1人获评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夯实安全稳定领导责任体系,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师生对校园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靠的是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靠的是全校上下的齐心协力。在此,我向全校师生员工、医护人员,向各位校友和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科建设规划日渐明晰的同时,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人才队伍持续扩充优化的同时,高水平领军人才匮乏、优秀创新团队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办学硬件明显改善的同时,文化建设不够、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直属附属医院量增质提的同时,医教协同层次不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对2021年学校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年,也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奋战之年。今年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今后五年重点加强山西医科大学建设,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150名、医学本科高校20强;重点支持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等学科建设,新增2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由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联合我省其他医学高校,共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联合体;鼓励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实现山西医科大学与山西医学科学院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等等。这个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学校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百年老校在新征程上加快发展步伐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巨大的动力,也为学校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前进道路和努力方向。做好今年工作,对学校快速发展尤为重要,着力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

2021年是科学编制和有序实施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各单位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在总结分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编制、科学实施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从“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来看,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所涉及的具体指标,整体上情况良好、高于预期,但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高水平成果产出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这也是近年来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学校在编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的进程中,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根据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主动对接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发展方向和主要问题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突出问题,要在主动思考发展大局、深刻把握突出问题、切实突破发展瓶颈的进程中,解决好问题,完成好任务,真正把学校事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着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要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招生专业控制在25个左右,2021年招生规模实现稳中有降,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控制在1000人以下,继续提升生源质量,逐步实现核心专业“一本化”招生,积极探索“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重点推进建设智能医学、精准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方向)等本科新专业。加强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推进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推动学校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利用药学类专业和学科优势,联合产业领军企业或行业协会为共同办学主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一批行业未来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完善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法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作为第一梯队重点建设。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催生出一批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10门左右。

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和调整研究生招生计划及配置资源,深入推进本硕贯通、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研究生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医工结合系列高峰论坛,筹备并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医工整合联盟大会。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造假实行“零容忍”,对学位论文造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学科振兴战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研究方向,优化创新团队,整合学术资源,完成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以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研发、智能数据平台建设、传染性疾病防治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申报3-5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制定实施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根据科技楼、实验动物楼和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实际,按照功能定位,加强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院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学术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力争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2-5人入选山西省各类人才支持计划。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继续提升,力争在科技部重大项目和计划方面有所突破。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领域协同联动,多部门联合攻关,力争在国家级科技奖励实现突破。研究优化《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力争入选国家三大核心期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努力打造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创新团队为主体、以青年学术骨干为后备力量的人才队伍。通过灵活发挥柔性引进政策、营造“近者悦、远者来”人才生态环境等办法,有效补充高层次人才。通过大力引进博士、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规模、探索开展自主引才工作等举措,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快速充实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形成充足的后备人才库。深入实施以目标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优劳优酬为重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推进落实优秀人才年薪制,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大力推进附属医院增量提质工程,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的附属医院今年将再增6所,总数将达到20所,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临床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学校乃至全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奠定坚实基础。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对附属医院建设给予强力支持,不断提升各附属医院教学、临床、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助力优化我省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布局,为满足三晋父老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着力强化财务基建等办学保障工作

继续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学校2020年的决算收入6.33亿元,较2019年减少4.09%;决算支出6.39亿元,较2019年减少6.08%,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师生医护员工的绩效工资和奖励资助,以及水电气暖等刚性支出。从省里的财政来看,今年会比去年要更紧张,这意味着学校从省里能获得的资金支持,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甚至会有所减弱。学校2019年成立了预算委员会,预算外支出一律不纳入学校党政会议研究的范畴,系统加强了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约束性。2021年,要进一步严格财务预算,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持续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对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保障功能。

持续改善学校基本建设条件。中都校区要确保实验动物中心扫尾工程和运行调试工作全部完成,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加快推进科研楼建设进程,争取年内完工。迎泽校区要加快推进北U教学楼改建项目,争取年内完工并交付使用;加快完成学生公寓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批、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施工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四)着力抓好放管服效改革落地工作

在发展新征程中,学校要放长眼光、找准坐标,围绕国家、我省的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要求,及时主动地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读、对外联系、内部协调、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各单位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格局,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联动,多补台、不拆台,为师生员工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服务,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的传统标准,打破人多、项目多、成果多就是好学科的传统观念,在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上下功夫,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让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征程已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建设进程而努力奋斗,共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谢谢大家!



----------------------------------
Copyright © 2015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15 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