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开制度 >

学校工作报告——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

发布时间:2020-01-02 | 稿件来源:学校办公室 |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四届一次教代会以来的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一、四届一次教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四届一次教代会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主动适应国家尤其是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认真落实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

近年来,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出“医学人文胜任力 +医学技能胜任力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取得有效期7年的优异成绩,高质量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建成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首批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首批会员单位。2018年,学校有12位医学专家成为全国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涵盖了我省医学专业的85%;学校圆满完成了首批711名临床专业硕士“医教协同”四证合一的培养任务,合格率96.8%,标志着我省临床医生的培养机制全面建立;面向全国招收了首批攻读医工结合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两项银奖,一项单项奖,刷新山西省高校记录。毕业生年均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均在90% 以上。

(二)学科建设实现新攀升

近年来,学校一级学科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4个增至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7个增至9个,新增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即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这个博士点的获批填补了我省专业学位博士点的空白, 为我省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了更高平台。2018年,学校新增临床专业博士点、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标志着我省临床医生全层次、全覆盖的培养体系全面建立。目前,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3个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6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0个省医学重点学科, 12个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28个。精准诊疗学科群成功申报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并立项建设。核医学连续三年名列全国优秀专科排名前十, 部分优势学科形成了冲击国内一流的良好态势。

() 科学研究获得新突破

近年来, 学校获批科技总经费达4.4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165项、获得资助经费达5705万元,获各类科研奖励71项,授权专利151项。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千万元级科技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级外国专家资助项目等重大项目上, 均实现了突破。食管癌研究、构建新型纳米载体研究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中心自主研制的多光谱分光融合外科手术引导系统, 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荧光成像可视导航, 已在多家临床医疗单位应用。山西省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防辐射放射性药物自动制备注射装置,是我国首套单光子药物自动合成与分装系统。学校加快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 发展, 注重与产业行业对接, 通过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组建医工联合创新研究院、成为“中国医工整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省卫生计生委共同组建预防医学科学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联合开展世界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创新科研合作、与首都医科大学精准医学检验学科合作等, 实现了“强强协同”。

(四)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6000余人, 教师1600多人, 研究生导师1393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 领军专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丁格尔奖、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30余人次。1人当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是我省首位担任中华医学会二级分会主任委员的学者。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7) > 中, 学校排名进入前10%, 位居全省第一。召开了首届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为引领的“1+2+1”系列人才新政策,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2018年,教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18万元,较2017年增加1.08万元,达历史新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同期实现了稳步提高,人才环境持续优化。优秀年轻教师培养成效开始显现,3名“80后”青年教师从讲师直接晋升教授,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文化软实力得到新提升

在近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夯实了“献身、务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凝练了“求实精进,坚韧弘毅”精神,形成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共同文化背景和动力源泉。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了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协同中心,大力实施思想引领工程、文化育人工程、铸魂系扣工程等“七大工程”,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成为文化新阵地,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月、健康人文月、大画医学成为文化精品,体育文化发展繁荣,文化育人氛围更加浓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获得了“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六)服务社会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学校以医教协同为抓手,稳步推进校院一体化发展,加快直属附属医院提质增量,新增9所直属附属医院,并与省卫健委等共建5所直属附属医院,按下了“医教协同”快进键,切实带动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7个学科入选山西省2018年度“136”兴医工程领军建设单位。第一医院成立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着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全省首家实施航空医疗救援项目,进入全国医院百强。第二医院成立山西省首家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在全省率先开展日间手术,实现了全省新农合患者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全覆盖,成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口腔医院联合全省108家口腔专业医疗机构,成立了山西省口腔医疗联盟。山西省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创新中心技术培训辐射全省。学校牵头打造的山西省医疗影像云平台,成为国内数字经济与医疗民生行业融合渗透的代表性项目。学校不断挖掘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持续扩大社会服务辐射面,在援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等国内外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在政策咨询、药物研发、司法鉴定、志愿服务、教育和健康扶贫、继续医学教育等领域,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启动了“健康山西山医行,阳光情暖中国梦”百县千乡·健康万家活动,号召和引导新一代山医人传承百年山医为民情怀,给我省117个县、1398个乡镇、街道的基层群众,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推荐和帮助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帮助老百姓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帮助提升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七)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教育翻开新篇章

近年来,学校坚持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7所海外院校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入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继续实施3个海外培养计划,输送青年教师、管理和学科业务骨干、博士研究生赴海外研修。鼓励师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国际交流项目,在校生国际交流人数逐年翻番。举办“国际脑研究组织”讲习班等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搭建科研国际合作平台。成立国际教育学院,招收了两届来自18个国家的18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各附属医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国际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学校连续承担了山西省援非医疗队培训任务,为山西省医学教育及医疗服务对外开放作出积极的贡献。学校和广西大学联合组成的中国代表队在首届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大型混合团体项目中夺得冠军,展示了时代新人良好风貌。

(八)放管服改革步入新阶段

近年来,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更加注重人才实际水平,为教师攻读学位、研修访问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打通教师岗位、管理岗位相互交流的渠道,促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许多按照相关规定和合同执行的常规事项,不再提交学校党政会议研究;新的预决算管理办法实施后,更多事项将由各院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分管校领导在核定预算范围内自主决定,不再提交学校党政会议研究、不再需要院系、部门、学校领导层层审签。各院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预算内支出金额签字权限由0.5万元提高到5万元,减少和缩减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根据学校最新的预决算管理办法和财务报销管理办法,各院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预算内支出金额签字权限将进一步扩大,审批流程将更为简化,工作服务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学校最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今后科研人员使用自身科研经费出差乘坐飞机,将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直接进入报销程序,取消了以往需层层找人签字审批的繁琐环节,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更自主地开展工作,产出成果。

近四年来,学校学生工作持续保持领先态势、财务审计管理更加规范、资产校企管理稳步推进、基建成绩有目共睹、后勤保障服务水平逐年提升、校园环境确保安全稳定、图书、档案、网络、实验动物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条件设施设备明显改善,药厂正式启动建设,有效支撑和保障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快速发展。

特别是,站在建校近百年奋斗历程的新起点上,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的新目标新要求,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坚持和深化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念,狠抓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新医德教育模式建立、高峰和高原学科建设、直属附属医院扩容提质、国际合作办学拓展等重点工作,跑出了承前启后的新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靠的是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靠的是全校上下的齐心协力。在此,我向全校师生员工、医护人员,向各类基地的同行们,向各位校友和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需要进一步打造与凝练;高水平领军人才严重匮乏、优秀创新团队明显不足,核心竞争力依旧薄弱;办学硬件建设明显改善的同时,文化建设不够和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直属附属医院规模实现重要突破的同时,医教协同的层次不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等等。

二、当前形势与下一步发展思路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奋斗的历程在交织着成绩和遗憾中匆匆流逝,崭新的征程也在交织着机遇和挑战中匆匆走来。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明天。面向新时代,学校需要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基业、建校一百年的功业再出发,担负好新使命,创造出新辉煌。学校要客观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医学教育的新形势,科学判断学校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认真谋划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处在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迈进。当前,“双一流”建设战略、“1331工程”,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给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面对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学校要完成崇高的历史使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仍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来自于同类院校的激烈竞争,更来自于学校改革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新矛盾。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办学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但随着学校发展目标的提升,办学资源缺乏与优化的问题更加突出;教师数量逐年增长,整体水平逐步提升,但师资结构的问题、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亟待培养的问题更加突出;学校为全校教职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但绩效考核不科学、奖优罚劣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更加突出,等等。

抓住难得的机遇,应对诸多的挑战,不断加快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的建设步伐,学校需要清醒认识发展中的差距和问题,清醒认识转型中的挑战和困难,真正向内涵式发展、开放式发展转型。

学校要始终坚持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建设目标不动摇。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学校办学目标由建设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转向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这一目标的转向,必然会影响和带动所有的工作进行转向。这就要求全校各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教学机构积极适应这个转型和转变过程,共同推动学校整体转型目标早日实现。

学校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科教育中心工作不动摇全面落实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本科教育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学校前进的必由之路,加大基础教学投入,按照“围绕标准,瞄准一流,先行先试,追求卓越”的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全力支持各院系先行先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照教学质量新国标、卓越医生2.0培养计划和教育部有关本科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主动适应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加快培育具有仁心仁术的新时代医学英才。

学校要始终坚持高峰和高原学科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不动摇从战略层面,不断强化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理念,将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到更具优势的临床医学高峰学科和基础医学等高原学科,打造最优秀的学科、方向和团队。以创新平台和优秀团队建设为重点,汇聚优秀的学科群,整合优质的学术资源,扩大学科的群体知名度,积极争取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学科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放眼于全国同类学科中进行比较,注重优化结构,注重激发活力,特别要在强化学科优势中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巩固和发展学科的特色。

学校要坚持推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养和引进工作不动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大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重点支持冲击拔尖创新人才的后备人才,争取学术领军人才实现新的突破;以“1331工程”“136”兴医工程等为契机,积极引进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继续实施青年骨干教师等海外培养计划,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改善教师学术背景。

学校要继续推动直属附属医院质量提升工作不动摇贯彻落实国家医教协同政策,进一步支持推动直属附属医院医教研质量提升、全面发展。加强学校与省卫计委、各市人民政府、大型国企合作,深入推进校委共建、校市共建、校企共建。强化校院一体化发展,制定并实施校院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附属医院规范化管理,促进附属医院医教研水平整体提高,保障附属医院同质化发展。

学校要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力度不动摇建设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开拓的过程,需要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思考、探索和实践。学校转型目标的实现,必须靠改革激活力、以开放拓空间、向创新要红利。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科技管理办法改革、二级院系管理模式改革、经费管理和财务报销改革、绩效分配办法改革,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人才成长创设更加宽松环境,这些都是转变惯性思维、突破传统模式、服务转型发展的有效做法。今后要进一步破除僵化、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坚持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与破除机制障碍相结合、对标一流与务实行动相结合,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上述工作思路,请各位代表按照大会安排,在分组讨论时认真思考,建言献策,为学校将这些思路具体化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2019年学校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不知不觉中,2019年已经向我们敞开了胸怀。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是学校建校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学校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坚持奋发有为,才能积极适应变化,才能无愧于这个巨变的新时代。具体来说,学校2019年需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深入推进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建设方案规划部署的各项工作

2018年9月,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工作正式启动,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建设方案正式印发,规划部署了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战略等七项建设任务以及二十六项计划,涵盖了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附属医院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建设方案,是学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蓝图,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的目标任务,主动思考、深刻把握、认真谋划,切实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认真筹备、统筹推进百年校庆系列庆祝活动

2019年,我校将迎来百年华诞,这是学校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的一件喜事。学校将以“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凝聚力量,共谋发展”为主题,根据“高雅朴素,热情隆重,务实高效,突出特色”的原则,举办系列庆祝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学校整体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全面系统总结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的成果,共同将百年校庆庆祝活动办成承先启后、推动发展的盛会。

是努力抓好管理创新与主动服务

新目标提出新要求,新时代需要新作为。站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学校上下特别是各职能部门,要围绕国家、我省的战略需求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在各学院、研究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读、对外联系、内部协调、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更好地帮助和支持各单位做好工作。要多进行一些调研,多进行一些沟通,多争取一些资源,多创造一些条件,为各学院、研究机构的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营造宽松的环境,尽力让教职员工静心教学、静心科研、安心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多倾听基层的心声,多采纳一线教师的意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任何一段路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个梦想都不是轻松实现的,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奋发有为,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共同为我国建国70周年、学校建校10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
Copyright © 2015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15 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