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管理:基于共病的潜在结构视角
2021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张岩波教授团队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期刊《ESC Heart Failure》上在线发表题为“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latent structure of comorbidities”的最新研究,多种共病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非常常见,基于共病的集群间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存在差异,证实了CHF患者的异质性,为个性化治疗和分级管理提供了依据。
在亚洲地区,64%的心衰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病,多种共病的存在增加了心衰患者的异质性,使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影响了患者的精准医疗,增加了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然而,很少研究基于共病对CHF患者进行聚类与分级管理。
该团队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CHF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将12种常见共病纳入潜在类别分析。从 4063 名患者中确定了四个不同的临床集群:代谢性、缺血性、高共病负荷和老年房颤集群。
研究者分析了不同集群患者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得出:
与代谢性集群相比,高共病负荷集群患者在控制混杂因素后组合结局(全因死亡或心衰再入院)和全因死亡风险最高(分别为1.67 [95%CI, 1.40-1.99] 和 2.87 [95%CI, 2.17-3.81] ),其次是老年房颤和缺血性集群。与代谢性集群相比,缺血性、高共病负荷和老年房颤集群患者的调整后再入院风险分别为1.35(95%CI,1.08-1.68)、1.39(95%CI,1.13-1.72)和1.42(95%CI,1.14-1.77)。敏感性分析显示,在HFpEF 和HFrEF 亚组患者中,高合并症负荷集群的组合结局和全因死亡风险最高。
最后,该团队给出了CHF患者的管理建议:
预防 HF 相关共病至关重要,应采取措施减少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些疾病是 HF 相关主要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一集群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有利于采取相似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但仍需要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验证共病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的假设。多重用药常出现在合并多种疾病的 CHF 患者的管理中,但用于治疗心衰的药物和用于治疗共病的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疗效降低、安全性差和出现不良反应。与多种疾病相关的多重用药对 HF 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之,同时存在多种共病的CHF 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各集群之间的差异证实了 CHF 的异质性。 未来研究,应在CHF患者的分级管理以及多共病治疗进一步开展临床队列进行验证。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郑楚为文章第一作者,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岩波教授和山大一院韩清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