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山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胡羽应邀在我校明德楼一层学术报告厅作了以“理论如何接地气”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德育素质拓展中心联合举办。校党委副书记贺培凤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等院系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苏果云主持。
苏果云院长首先介绍了胡羽教授的个人经历及所得荣誉,并宣读了聘任胡羽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的决定,贺培凤副书记为胡羽教授颁发山西医科大学客座教授聘书。
胡羽教授在讲座中分别从五个方面阐释了“理论如何接地气”。一是“准确”二字记心间,理论方能接地气。他强调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二是《山西日报》“理论周刊”创刊后,专版栏目“接地气”。胡羽教授详细介绍解读了《理论周刊》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的办刊宗旨,具有时效性、特色性的版面、栏目设置。三是用两个实例例证了理论文章如何“接地气”。胡羽教授从《学用系列讲话,办好山西事情》、《绝非“走过场”,不是一阵风,走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误区》两篇文章的写作动因、主要观点、社会反响阐述了理论文章如何“接地气”。四是“接地气”并不难,“‘三线’作战”辟蹊径。胡羽教授强调,理论接地气要抓住“天线”、“网线”、“地线”,发出传统媒体理论宣传“最强音”,占领新型媒体理论宣传“制高点”,活化深入基层理论宣传“时度效”。五是打心底儿“接地气”,“三点启示”明事理。新时代呼唤理论要在“接地气”中明事理;在“通俗化”中明事理;在“有效用”中明事理。
胡羽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既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丰富的实践深度,阐述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形象,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文/学生记者 薄佳佳;图/姚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