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第3期学员赴西柏坡开展现场教学

更新时间 : 2023年05月18日 08:32    来源:组织部     点击次数:

5月17日,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第3期暨处级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在校党委副书记王宏伟带领下,来到西柏坡开展现场教学,并重温入党誓词。

青山环绕、碧水如镜。七十年前,西柏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彪炳史册、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默默无闻的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五大书记塑像前,鲜花簇拥的“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格外耀眼夺目。学员们来到这里,整齐肃立、高唱国歌,敬献花篮。王宏伟领誓,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字字千钧,既是初心使命的庄严承诺,更是接续奋斗的赤诚告白。

西柏坡纪念馆内,一页页泛黄的文件,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以及饱含红色回忆的革命文物,引领学员们穿越时空,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洗礼。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从西柏坡共发出408封电报,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及时传递到大江南北各大战场。学员们触摸西柏坡纪念馆刻印在墙体上的电文,仿佛置身于“滴滴嗒嗒”的电报声中、硝烟轰鸣的战场上,一切行动听指挥,力克险阻赢得最终胜利。“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纪念馆里的一辆手推独轮车前,学员们脑海中再次萦绕着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

中共中央旧址,有一间很普通的土坯房,摆放着三张桌子。如果没有“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的标识牌,谁能想到,中国革命战争史上震惊世界的大决战就是在这里谋划绘就。北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军用地图,是解放战争的形势要图,参谋人员为了节省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红蓝铅笔,就用红蓝毛线粘和在地图上做标记,向学员们描绘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同志旧居前,有一座磨盘。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边,研究时局、讨论战事,留下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在旧居里,学员们在一张老照片前驻足很久。毛主席穿着一双旧鞋,他的旁边放着一双新鞋,当年工作人员希望主席换上,但主席却说,前方的战士更需要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学员。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是中央机关的食堂,还保留着当年开会时的陈设。就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立规矩讲纪律,奏响进京赶考的序曲。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革命先辈的谆谆告诫,始终萦绕于耳,不能忘怀。会后不久,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誓言“决不当李自成”。时刻警醒和激励着每一位学员们在赶考路上实事求是、一心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西柏坡精神永远是激励学员奋勇前进、争取胜利的强大动力。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践行“三个务必”,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在建设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的赶考路上,不断交出优异答卷!

(文/杨洁;图/王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