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认证 >> 特色展台 >> 正文
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
发布日期:2024/06/07
  丨  
点击次数:

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简介

一、教研室历史沿革及简介

    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由口腔病理学教研室发展而来,1984年开始筹建,1986年正式成立,2016年成为首届山西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专委会的主委单位,大大推动了山西省口腔病理事业的发展。教研室最早开设的口腔基础医学课程为口腔组织病理学,随着教研室的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又开设了《口腔生物学》等其他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腔基础必修课。

承担教学任务

1.承担本科生《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生物学》的全部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任务及《口腔黏膜病学》《口腔医学人文》《口腔医学史》《口腔医学导论》部分教学任务。

2.承担硕士研究生《口腔病理学与临床诊断训练》《口腔生物学与科研训练》的全部教学任务。

3.承担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生物学》的教学任务。

、师资情况

    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教研室有教师13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生导师3人。

四、教学及科研成果

    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教师先后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校级教学竞赛奖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近5年发表SCI论文24篇,中文核心10篇。2020年《口腔组织病理学》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2022年《口腔黏膜病学》被评为“校级培育课程”,同年《口腔医学史》被评为“校级培育课程”;2024年《口腔生物学》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教研室教学、科研双管齐下,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本专业的先进、前沿的教学方法,为培养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口腔黏膜病学》课程简介

    口腔黏膜病学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种类繁多,而且与机体的全身状态之间联系密切,是口腔医学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目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黏膜病的概论、口腔黏膜病的各论两大部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口腔黏膜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具备创新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成为独立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并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的口腔医学高级创新性人才为最终目标。该课程获批山西医科大学一流课程(培育课程),整个课程总学时数为20学时,其中包括16个理论课学时,4个实验课学时。

《口腔生物学》课程简介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是从生物学角度解析口腔医学中核心科学问题的学科,具有前瞻性和交叉性的特点,是我国口腔医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0年国家卫生部增设为本科规划教材,我校于2006年在山西省首批开设,经历多年的积极探索,于2014年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在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线上开放运行,2024年获批省级一流认定线上线下混合精品课程。

    本课程是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1.5学分,课程总学时数为28学时,其中包括24个理论课学时,4个实验课学时。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口腔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

    通过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口腔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以及在科学研究及临床学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归纳、整理及思辨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口腔医学人才打基础。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简介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紧密连接基础医学理论与口腔临床医学实践,内容包括口腔组织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两部分。口腔组织胚胎学主要讲述口腔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口腔颌面部及牙的发生、发育规律等;口腔病理学讲述了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因、病变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口腔组织发生、组织结构、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该课程获批山西医科大学一流课程,课程总课时数为68学时,其中包括36个理论课学时,32个实验课学时。

《口腔医学史》课程简介

    《口腔医学史》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且具有医学人文性质的课程。旨在培养口腔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建立文化自信。本课程在我校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的基石地位。课程内容分别从口腔医学专业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口腔发展现状及我国口腔教育现状三个方向展开介绍,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起源、演变及现状,从而加深对口腔医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对口腔医学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五年制本科一年级新生,整个课程总教学时数为20学时(理论课学时)。

    结合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课程的培养宗旨是:精理论、知发展、求创新。目前已认定为校级精品培育课程。

《口腔医学导论》课程简介

    口腔医学导论是根据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进入口腔医学殿堂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1.5学分,课程总学时数为30学时,用理论课讲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包括口腔医学总论,牙体牙髓病学导论,口腔预防医学导论,儿童口腔病学导论,口腔黏膜病学导论,牙周病学导论,口腔颌面外科学导论,口腔正畸学导论,口腔修复学导论,牙合学与美学导论,涵盖了口腔医学各个领域,帮助学生们认识口腔医学,确立其专业学习的方向,提高其学习兴趣。

    通过《口腔医学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口腔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及世界口腔医学和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与口腔医学密切相关的信息,了解所选专业的概况,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通过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基础与临床阶段的早期渗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综合的知识面。

《口腔医学人文》课程简介

    《口腔医学人文》是一门融合医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课程,旨在培养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课程总计十六章,涵盖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的温度。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口腔医学实践中更好地融入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加温馨、贴心的医疗服务。整个课程总教学时数为18学时(理论课学时)。

医院新闻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63号    邮编:030001
    咨询热线:0351-4690868    4690604
    口腔修复科0351-4690377    口腔种植科0351-4690227    口腔正畸科0351-4690306    口腔颌面外科0351-4690307
    口腔牙周科0351-4690811    牙体牙髓一科0351-4690305    牙体牙髓二科0351-4690355    口腔儿口预防科0351-4120096
    口腔黏膜科0351-4690860    口腔干部保健科0351-4239010    双西院区0351-733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