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简介:
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9年。中心聚焦解决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精准诊疗的重大问题,确定了以下四个主要科研任务:① 基于病理生理的分子影像靶向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② 基于精准诊疗的分子影像设备研发、转化与应用评价;③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下的影像识别与组学研究;④ 基于重大疾病精准诊疗技术的临床转化。
2、合作导师:
李思进,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之名医,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高级访问学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学术任职: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医学诊疗与转化)研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总编辑,教育部科技生命医学学部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卫健委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及一等奖等10余项。牵头制定24项核医学行业指南、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2020年获北美核医学会主席杰出贡献奖,系该奖项设立53年来首次授予中国学者。
武志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之名医,哈佛大学医学院MGH(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三晋英才(领军人才)计划。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支部书记、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等职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仪器研发、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科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共7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副主编或参编教材7部。
王红亮,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西省首批“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医学放射性药物应用与开发。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5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参与教材编写1部,相关科研成果先后发表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Bioorganic Chemistry等期刊,共计20余篇SCI研究论文,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专利授权3项,其中两项实现专利转化,直接转化收益200万元。
刘海燕,主任医师,博士,博导,山西医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生物学博士后。山西省分子影像诊疗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重点引进团队的分项目负责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十佳北斗星导师”、2020“创响山西”十大创新创业人物。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功能显像组副组长、山西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中华等核心期刊10余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作为核心指导教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全自动放射性药物配制设备,并在第五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实现了山西省在该赛事金奖“零”的突破。获批发明专利16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