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简介:
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23年,由山西医科大学校长解军教授担任首任实验室主任。重点实验室研究立足煤炭资源型区域关键健康问题,应对煤炭环境“致病机制复杂、危害因素难以识别、防控难以精准”三大挑战,聚焦“致病机制-风险评估-防治转化”全链条防控理论和技术难题,推动煤炭环境高发疾病防治实现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控的重要转变,辐射服务全国煤炭资源型地区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为全球煤炭环境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范本。
2、合作导师:
解军,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研究,采用表观遗传学和体外胚胎发育方法对山西汉族人群特定基因的调控、多态性、表观修饰等因素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Biomaterial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等10余项科技奖励。
严江伟,二级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ISO/SC37国际标准组专家,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法医精准鉴识工程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法医多组学精准鉴识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在内的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及北京市优青、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称号。
陈朝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资源鉴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项。参编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等教材3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批国家专利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张岩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医院统计》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化研究与健康测量评价等相关统计方法;重大慢病临床队列、风险评估及统计方法。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项目等4项。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发明专利与软著6项,参与13部国内外卫生统计学方面著作和教材的编撰工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等,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
王彤,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分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生物统计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物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公共卫生与医防协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专家等。预防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医学统计学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山西省教学名师。主编中华生物医学统计大辞典单变量统计分册等著作,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提出高维数据因果推断、高维数据稳健估计等方法并开展医学应用研究。
雷立健,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环境流行病学和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余红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和University of Auckland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队列研究统计方法与应用,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山西医科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山西省高校杰出学术成就和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张志红,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教授协会“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生科学协会环境与社会优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常委,中国诱变剂学会生物标志物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煤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健康危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曾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技术奖三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副主编人卫出版社《环境卫生学》第九版、《消毒学检验》第一版等教材专著8本。
仇玉兰,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卫生毒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卫生毒理专业,曾在本校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访学。现任山西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毒理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砷、氟和微(纳米)塑料的神经毒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和省、部级基金7项。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ollution、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副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获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山西省高校师德楷模”。
于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分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健康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为医学信息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项目,获山西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奖项,获批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重点)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等称号。
聂继盛,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劳动卫生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环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卫生监督协会职业健康服务监督管理分会副会长;山西省优生科学协会环境与社会优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环芳烃的神经毒性及机制。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参编教材5部,发表多环芳烃神经毒性研究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