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 本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规章制度 | 办事流程 | 校务公开 | 校友之家 | 学习园地 | 工作动态 | 下载中心 
现在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校友之家>>正文
 
开疆拓域创学科 甘为人梯育后人
2018-01-06 10:14 王斌全  山医百年 审核人: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六十载风雨沧桑,成就了省内公立医院领头雁的形象,也锻造出一支支优秀的医疗技术团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建院初期小小的五官科发展为如今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成长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着前辈之优秀,前辈之付出。

心之向往,步履从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王斌全教授在医院甲子之际,回溯恩师——山西省嗓音医学奠基人张念祖教授,是感恩于张念祖教授始终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诲;回溯历史,是让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回溯历史,是让山医大一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2FB41

时序交替,岁月更迭,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一院人充满着对现实的感恩,回望历史,是为了让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回望昨日一路走来的足迹,我拜张念祖教授门下学习、工作也有三十多年了,我已由当初一名不谙世事的年轻医生成长为国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医院的管理者。今天,就来说说张念祖教授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中做出的贡献,特别是老主任和我的故事。

沿着科室发展的脉络感受建院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从先辈们救死扶伤、攻坚克难的动人事迹中感受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一院精神与文化。

CE7D

回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从一个只有寥寥几张病床的小科室发展到如今的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重点实验室,这些进步都凝聚了无数耳鼻喉科前辈们的智慧心血,其中最让我感恩一生的便是我的恩师——山西省嗓音医学奠基人张念祖教授。

13FF0

张念祖教授1936年生于天津,1954年考入山西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前身),195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山医一院耳鼻咽喉科工作,陆续担任山医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山西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光荣退休后,仍然坚持门诊工作20余年至今。张教授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全部心血都倾注到耳鼻咽喉科的发展中,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咽喉、头颈肿瘤以及嗓音医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山西省嗓音医学的奠基人。

298E1

倾力治学 创建学科

小五官,大科学。耳鼻咽喉器官虽小,却承担着人体极为重要的功能。张念祖教授1959年到耳鼻喉科工作后,便清楚地意识到这一专业存在着巨大的学科发展潜力。聚焦喉的发声功能,张教授开始了对嗓音医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率先开展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嗓音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嗓音音调异常手术矫治和喉显微外科手术等。1980年正式建立了山西省内第一个嗓音医学门诊,对山西省20多个剧团的588名演员开展嗓音调查,并开展间接喉镜下嗓音外科手术和嗓音康复训练,这些工作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张教授逐步开展运用计算机语言分析系统对嗓音定量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主持发音矫治的临床应用研究、老年艺术嗓音的调查分析、儿童声带小结治疗研究、嗓音的定量检测与分析。

70年代,继北京协和医院之后,张念祖教授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二家变态反应学门诊,参与花粉分布调查,编写全国空中花粉地图志。虽然是在文革中艰难起步,但是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CF0F

80年代初以后陆续开展喉部分切除术、近全喉切除术及全喉切除加一期发音重建术、全喉切除术加颈清扫及下咽癌手术;后期开展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声带外展术、人造声带术,喉成形术等。80年代后期主持开展电视纤维喉镜检查术,开始了直观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和范围,分析病情,施行手术和保存病例资料的新阶段。

在嗓音学、喉外科手术、变态反应学逐步开展起来以后,学科的发展方向日渐清晰。张念祖教授担任科主任后,便着手完善学科的建制。在国内较早进行了三级学科分组,将科室划分为普通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变态反应学、耳科学、嗓音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等六个专业,并遴选各专业带头人,极大促进了三级学科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在1994年三甲医院重点学科评审中,耳鼻咽喉科是山医一院唯一提名入选的学科;1997年耳鼻咽喉科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

17774

甘当人梯 培育后人

学科的发展不能仅靠一己之力,需要靠整个团队奋发协力,靠合理的人才梯队来传承和发展。张念祖教授以学科战略的眼光和胸怀,陆续吸收了几位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重点培养。其中有我、刘涛、皇甫辉、王建明、夏立军。根据我的特长和爱好,调入科室后,张教授着力培养我发展头颈外科。正是张教授的知遇,让我的事业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学会一门手艺并不简单,何况还是极具风险的人体手术。而张教授却手把手、一刀一式地教我做手术,放手让我独立上台操作。张教授站在手术台边的那句“你来手术,出事我负责,”以及他那坚定的目光,至今想来仍让我感慨不已。正是这种大无畏的担当和无私的传授,才培养了一个个能力突出的业务能手,塑造了优良的科室文化,成就了如今耳鼻喉科这个国家级的优秀团队。

为了早日开展先进的术式,在张教授的支持下,我赴北京学习一年。尽管手术台上少了张教授的身影,可是生活中却依然时刻感受到他对后辈的关爱。进修时期,生活条件并不好,每个月最期盼的是张教授亲自邮寄过来的100元工资,每当接到信件,看着教授那熟悉的笔迹,阵阵暖流涌入心间,化作一种无穷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始终激励着我。更为感动的是,进修结束返回医院时,我才知道自己的工资其实是98元多,是教授每次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取出1元多补足100元再寄给我,这沉甸甸的一份情,让我更深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1C23A

还有一件事让我永生难忘。2003年,一场恐怖的非典肆虐全国,一院承担了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当时我担任副院长,临危受命进入急诊科指挥抗击非典。病毒传播的猖狂让所有人对急诊室望而却步,而这个时候,我的老师张念祖教授却时常心系着抗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担心着亲临一线的我能否吃好、身体能否扛得住,他亲手做了一碗我最爱吃的烧肉,送到急诊室,鼓励我挺住继续战斗!面对病毒和死亡,这既是一份博大深厚的关爱,又是一份对抗击疾病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张念祖教授作为科室的领导和前辈,对后辈的培养和关爱不仅是在业务上、生活上,还体现在他极尽所能毫不保留地为年轻人发展创造条件。我34岁时,业务各方面都达到了主任医师的条件,张教授毫不犹豫的亲笔推荐我破格晋升,并在考试、答辩的每个环节给予精心指导,最终我成为了当时山西医疗界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张教授荣退之时又大力举荐我做科室主任,信任地将科室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手中。

张念祖教授给予我的这种温暖和感恩伴随着我整个人生,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好的领导,如何做好学科和团队的带头人,如何用文化的传承与熏陶去培养后一辈。这种熏陶不是表现或渲染,是静静地生长,慢慢地滋养,像土地的厚重一样实在,像小草的质朴一样平凡却又生生不息。

3EFDB

科研引领 教学并进

教学相长、科研先导,科室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科研的促进。在临床医疗尚不重视教学、科研的年代,张念祖教授却早已深谙其中道理,严格把关年轻人的教学基本功,亲自示范、督导,带领科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12524

在教学方法上,张教授改变传统教学法,较早地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思维,1960年以来就开始实施单元教学与实习法教学改革,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手段,60年代开始组织全科设计制作耳鼻咽喉解剖教具,学生分组上耳鼻喉解剖与生理课,将枯燥的解剖课变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反响热烈。并录制了耳鼻喉科解剖学、检查法、常用手术等三套电教片,是一院最早开展电视教学的科室。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直被传承发扬,培养和成就了我,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并继续带领科室在教材建设、教具开发、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带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成为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并申报成功国家级教学团队。

张念祖教授常对我们说:“临床不能没有科研,临床医生不做科学研究,仅仅满足于干好临床医疗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很快就会被快速发展的医学知识淘汰。”他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早些年就开始了科学研究,在农村巡回医疗工作时又开展了农村耳鼻咽喉疾病发病率的调查,为农民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在70年代,面对山西北方地区过敏性鼻炎发病率的上升,张教授率队开始了对花粉分布调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变态反应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积极申报了省科技进步奖,那是当时医院为数不多的奖项之一。正是张教授对科研的积极态度,深深影响了我,接过张教授传承的接力棒之后,在科研方面,求真务实、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成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实验室。

仁心大爱 心系众生

医生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人守护健康,让自己每一分努力、每一个成果都能惠及到病人,是张念祖教授一生在做的事。在发展科室的同时,张教授积极推广学术交流,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举办各类全省耳鼻喉医生培训班,培训县市级医院的耳鼻咽喉专业医生。多次参加山西农村巡回医疗及下乡工作,深入农民家庭诊病,开展手术治疗,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省级医院的医疗技术与水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念祖教授退休之后并没有颐养天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而是继续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天上午坚持为门诊患者服务,从不间断。唯一一次停诊,是张教授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卧床休息的几个月,身体康复之后,他就又坐到了诊台前。他态度和蔼可亲,语气轻缓舒曼,问诊仔细认真,技术精湛高超,让患者如沐春风,为患者解除病痛。如今,作为全国知名的专家,张教授仍然和听力师探讨患者的检查结果、查阅国内外专业杂志、向研究生请教科研动态等;78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将一生所学与同道分享。

鉴于张念祖教授对山西省耳鼻咽喉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成就,2010年山西省医师协会授予张念祖教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

    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曾说,“一个人的净价值是他在同行中获得尊敬的总和”。回望历史,每一个山西耳鼻喉科人无不尊敬张念祖教授,受益于他的教导和培养。一院的光辉史册中同样会铭记张教授毕生的倾力贡献,铭记像张教授一样在医院建设和医学事业发展中那些不畏险阻的创业者、脚踏实地的组织者、热情洋溢的教育者、皓首穷经的钻研者,那些为人类健康事业默默耕耘的一院人。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以上图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官微,特别致谢!

上一条:第二医院姜鸿南医师荣获“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称号
下一条:张延丽:栉风沐雨践初心 砥砺奋进三十春
关闭窗口

网上办公 | 干部在线学习 | 常用下载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校友办公室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
电话:0351-3985028  邮编: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