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大会召开
稿件来源: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3 点击次数:
7月31日,第五届全国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大会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和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医学诊疗与转化)研发中心、我校核医学院、我校第一医院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保中心、中核集团、中国核学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等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国家原子能机构15家核技术研发中心的领导和专家莅临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同辐、联影医疗、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协同创新中心13家理事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核医疗领域的行业专家共4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协同创新,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等相关厅局领导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我校校长解军教授主持。我校党委书记王军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向莅会专家和领导表示了诚挚的欢迎。王军指出,本次大会是推动山西乃至全国核医疗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深度构建“政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生态的关键之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医科大学始终勇立核医学研究与教育潮头,肩负着培养高端医学人才与引领科研创新的双重使命。学校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入的合作、更高水平的创新,携手各方,共创核医学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医学诊疗与转化)研发中心主任、我校李思进教授致欢迎辞,衷心感谢全国同行和各级领导对协同创新中心一直以来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副司长王进军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技术应用的主管部门,近年来通过“抓战略”“建体系”“提能力”“建机制”“促开放”等举措,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行业管理,推动核医疗事业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国核医疗事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显著,可以说是时代有呼唤、业界有呼声、技术有储备、产业有支撑,但在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健全协同创新体系,攻克“卡脖子”问题,以及更好地惠及民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他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核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要在“有为”和“有效”上作文章,一张一弛,才能相得益彰。二是统筹管理与分工协作的关系,要强化各部门的统筹协调,避免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积极推动配套政策落地见效,打通产业梗阻。三是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大一类创新药的研发力度,加大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研发力度。四是高效发展与科学监管的关系,加快推动与我国核医疗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放射性药物审评、运输等监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五是前端供给与末端需求的关系,放射性核素生产、放药研发、临床需求等产业上、中、下游要统筹谋划,一体论证,整体推进。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汪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健康医学院原校长黄钢教授,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首席网络安全官孟琰彬,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少然,省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安华等相继致辞,高度赞誉协同创新中心在促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环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赵宪庚院士做了题为“战略咨询助力核医疗产业发展”的主旨报告,李思进教授、汪静教授、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霍力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杨建成教授、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于伟跃教授等带来了极具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特邀学术报告。
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我校研究生院院长武志芳教授就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未来展望向与会代表进行了工作汇报。
大会同期举行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工作会、我国核医疗健康产业现代化建设研讨会、放射性药物研发转化研讨会,聚焦关键议题,深化产业布局,共谋“政产学研医”高效协同联动的创新路径。
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张永学教授对本次大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次协同创新大会实现了学术引领力、产业驱动力和政策影响力的同步跃升。
第五届全国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大会不仅是一次行业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与智慧碰撞,更是我国核医疗事业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阔步前行的生动缩影。它印证了“四个面向”战略方针在尖端医疗领域的落地生根,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国家战略的强大动能。在政策持续赋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驱动下,中国核医疗将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诊疗体系,为提升全民健康福祉、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不可或缺的“核”力量。
(文/刘海燕、卫华、曹健波;图/王雅彬)
复审复校:武志芳
终审终校:侯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