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山医新闻 >> 正文

以基础创新之炬,点亮健康中国之路——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海涛在我校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稿件来源:人才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9-18         点击次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山西医科大学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参加你们的开学典礼,分享你们人生中这一至关重要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医学院向所有2025级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过去几年,我们的社会见证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医学行业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什么样的医学人才最需要?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能力?我想和大家一起,从Why(为什么)、What&How(是什么与如何做)以及Who(谁来做)三个层面来分享交流。

一、 Why:理论之思——源于好奇之心的叩问

医学的起源,是人类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对病痛挣扎的悲悯、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这份最原始的“为什么”,是驱动一切医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原动力。

我的研究领域是表观遗传学。它回答的就是一个关键的“为什么”:为什么拥有相同DNA序列的细胞,会发育成神经元、心肌细胞等截然不同的形态与功能?为什么环境、营养、甚至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并将这种影响传递给下一代?这些“为什么”的背后,是超越DNA序列的、调控基因表达的精密密码。破解它,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机理,从而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跨越。

基础研究,正是回答这一切“为什么”的基石。 它或许不能立刻变成一颗药、一台手术,但却持续滋养着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也唯有对“为什么”的执着探索,方能引领医学稳步前行,开拓新的范式与可能。

二、 What & How: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工具库

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便需要武装自己。在大学里,你们将系统学习“是什么”(What)——浩瀚的医学知识;并刻苦磨练“如何做”(How)——精湛的科研和临床技能。这二者是你们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你们对抗疾病、守护生命的武器库。

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个知识爆炸、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比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比掌握单一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技术底层逻辑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以更主动、更系统的方式面对学习与成长的挑战。就像表观遗传学启示我们:环境可以“书写”生命密码——而你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主动为自己“书写”一个开放、交叉、不断演化的知识与技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应对新领域的挑战,不断拓展能力边界,让学习真正成为一场自我成长的探索之旅。

为此,我欣喜地看到学校也在积极为大家提供成长的土壤与舞台。三年前,山西医科大学携手清华大学成立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以此平台为依托,我们打破校际壁垒,整合优质学术与科研资源,协同推进前沿医学的探索与突破,为同学们的知识积累与技术提升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 Who:最重要的因素——是你们,未来的医学人才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核心的问题:Who?谁来承担起探索“为什么”的使命?谁来掌握和创造“是什么”与“如何做”?谁来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是你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你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应是科研思维的传承者和解决问题的践行者。科研思维,是一种批判、求证、探索的逻辑习惯,它能让你们在未来面对复杂病例时,抽丝剥茧,直击要害。而解决问题,是将理论、知识、技术融会贯通,用于应对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真实挑战的行动方案。这两者,将是你们未来最重要的职业底色。

同学们,你们即将书写的,不仅是自己的青春日记,更是中国医学的未来。 你们的模样,就是未来中国医疗健康的模样。你们既有成为卓越临床医生的可能,也蕴藏着成为伟大医师科学家的潜力。无论走上哪条道路,都请记住:临床技能是你们的根基,科研思维是你们的翅膀。唯有根基牢固,才能飞得稳;唯有翅膀有力,才能飞得高。

希望你们永葆入学今日的初心与热情,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这片广阔舞台上,书写属于你们的医学新篇章!

谢谢大家!

初审初校:李军
复审复校:蔡蕊
终审终校:侯小宝
:倪彦佩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