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支队伍”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学员讨论学习成果
稿件来源: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9-28 点击次数:
9月17日至23日,我校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第4期、第5期暨“三支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训学员反响强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董海涛表示,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培训,目睹了新农村的日新月异、唱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情喊出了《团结就是力量》,重走了新中国的来时路,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是一种教诲,是一种嘱咐,更是一种警示,自己内心深刻体会到了“赶考”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指引作用。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上默默耕耘,为培养一代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奋斗终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樊汉鹏表示,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是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有中共中央等众多中央机关旧址,看到新中国伟大蓝图在小山村绘制,历史命运在一处处小院中书写,不由心生崇高敬意。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北庄村,是红色经典《团结就是力量》的首唱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宣传部的旧址,更是周恩来总理曾深情说道的“粮窝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庄村及周边村庄老百姓,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整体搬迁、离开家园,建起岗南水库,用十万余人移民和2000余亩耕地,换来下游百姓的幸福安康,这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让人动容。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将这份敬意化为实际行动,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学思表示,在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执政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三个务必”,是对新时代赶考之路上全党应当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集中概括。我们每一个党员要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也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武宏丽表示,对此次培训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型沉浸式演出《梦回西柏坡》,它以西柏坡老村的村容村貌为基础,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我们亲身体验穿越那个年代,深刻感受到老百姓获得土地的喜悦感,也直观体会到老区群众支援前线的奉献精神。西柏坡时期,全国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亿万农民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耕者有其田”的千年理想变成了现实,为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老百姓真诚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最鲜亮的底色。
第一临床医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闫丹凤表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支队伍能力提升班”,在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学习,在历史精神营养中汲取了很多工作能量,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共产主义信仰。“上下同欲者胜,汇聚有史以来最强大力量”的西柏坡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柏坡时期是我党即将取得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关键时期。我党能打败国民党、由弱转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土地改革,改善民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感召着我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中,始终不忘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更好的与学生团结在一起,为党和国家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二临床医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王翡表示,西柏坡—这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圣地,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一决断造就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传奇,也让中国革命夺取胜利,建立民主新中国成为了可能!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一道又一道充满战略智慧的命令从这里发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以“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从战争年代走向和平。作为青年党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阵地上的一线力量,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柏坡精神,更要把坚韧不拔、坚强不息、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传递给新时代的大学生。
基础医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王玉男表示,坐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机关食堂里,踩着灰渣和泥土混合的地面,看着简朴而不加修饰的房屋,在岁月和历史的痕迹中,感悟领导人们的勇气、智慧和远谋,敬佩于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人格魅力。西柏坡精神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鞭策我们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鼓舞着我们坚持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创新,为国家的医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李彦欣表示,西柏坡中往事忆,浩瀚江海起红旗。进京赶考犹在眼,且看大国此崛起。
正定古城寻旧迹,高耸楼墙凭栏倚。百年古县传佳话,薪火相传永不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意识到要走好新时代教育赶考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办好高质量教育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大命题,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者们都要认真“审题”并“作答”,要进一步学习西柏坡精神,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为培育堪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
口腔医学院专职组织员吴婷表示,为期四天的培训,充实而短暂。返程的路上,西柏坡革命圣地的苍翠柏林,滹沱河的潺潺流水,《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历史仍历历在目,共产党人建国之初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智慧时时激荡着我的内心。回顾往昔峥嵘岁月,幸运的我们更应该竭尽全力去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不忘党的最高理想,坚持“两个务必”,在新的征程继续开天辟地,勇往直前,为国家的发展努力,为人民的幸福努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前进。
(整理/张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