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传承 >> 正文

我校优秀校友、原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保健局局长王敏清访谈录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10-19         点击次数:

在全党全国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在伟大祖国七十三周年国庆前夕,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于2022年9月25日开始,历时十二天,专访了我校1954年毕业的杰出校友,原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保健局局长王敏清主任医师,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描绘出一幅重要领域山医莘莘学子砥砺奋斗的群体画像。感人肺腑的事迹、沁人心脾的情感、跌宕起伏的人生、催人奋进的话语,为历史、为研究、为继承、为教育、为文化赓续、为立德树人,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难以忘却、启迪后学的恢弘画卷。

九十有三,鲐背之年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行走自如(股骨颈手术后),还是让我们大为惊喜。本来约好第二天开始采访,为了做好充分的拍摄准备,我们冒昧地提前半天前去拜访,一是请示,二是沟通,三是采景。由于之前电话不畅,去时正赶上老人为第二天拍摄做准备正在沐浴整装。唐突造访,我们有些懊悔,但王老老伴董宝云老师热情接待,消除了我们心中的疑虑。浴后的老人神清气爽,风趣幽默,早已抑制不住久违的思绪,娓娓道来。他赞不绝口的是母校对他的培养,特别称赞新一届校领导,上任伊始就派出队伍挖掘、收集、整理、弘扬山医的历史文化,是一件有高度、有远见、有意义的工作实践,是山医人敢为人先、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更是山医人厚重的使命感和有为的历史担当。

王敏清,属蛇,小名蛇娃,1929年5月出生,山西省洪洞县人。生母在他三岁时就因病撒手人寰,幼小的蛇娃是在二叔的背上,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六岁左右,二叔将其送往西安打工的三叔家,等待父亲上海地下工作时期的战友,后来成为继母的妈妈接往上海,开启了他懵懂而充满危险的幼年生活。在一个需要父母呵护、时时陪伴的年纪,却无奈地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父母整日奔波于上海、南京为党收集情报。锁在陋室的蛇娃经常与墙角的贼眉鼠眼,甚至有时跳上桌子与他公开对峙的老鼠为伴,惶恐害怕可想而知。每每黄昏时刻,坚持一天的他忍不住流下了孤独郁闷的泪水。多少个夜晚,小小蛇娃是在眼泪和哭声中趴在祈盼父母归来的窗台前睡去。又有多少个搜查恐怖袭来时,蛇娃怀揣党的文件和各种机密,装着若无其事,与父母形同陌路。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唯一的孩子,却要装扮成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对刚刚走出穷乡僻壤仅仅五岁的小孩是需要何等的胆大心细和高超的演技。在随父母和上海特科的我党地下工作者撤离上海转移天津的火车上,车刚中途进站,就遭遇抓捕父母的国民党兵,父亲让蛇娃拿着唯一给他买的玩具一只小皮球,去拐角处拍玩数数,强装镇定。父母接受士兵的搜查,没有查到证据的士兵离去,父亲才招呼他上车,因为所有机密都藏在了小小蛇娃身上,他也深深的懂得,如果士兵发现他并且搜身,身上藏的秘密泄露,他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认识父母。这种超越同龄儿童的勇气和担当,早已在上海转移的频繁搬家中练就。而且每搬一次家,他都会有一个新的名字,时间太久,名字太多,他已记不大清楚了。唯独还记得到上海后母亲给他置办的一身新衣,帅气的夹克衫和锃亮的小皮鞋,不是因为有钱,而是为了隐蔽。还有就是慈母的爱,每晚母亲都将他从上到下清洗干净,亲自给他洗脚。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开始衰退,但母亲为他做的一切依然深深印在心底,永远无法忘却。“小时候的故事还很多,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就是我们家在上海的生活写照。”

“辗转天津、北京、西安回到延安,我已九岁”,去往延安的敞篷车上,蛇娃迫不及待的问父亲,这回我又叫什么名字?父亲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王敏清”,并且补充到,永远就叫这个名字,不改了。好奇的蛇娃问父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父亲答道:“就是做事情要快速果断,不拖拖拉拉。”母亲也补充道:“做人要干干净净,清爽宜人,讲卫生。”看来这是父母深思熟虑的决定,也是对蛇娃一生的期盼。

从吴侬软语的繁华都市上海,到信天游高亢贫瘠的黄土高坡,从夹克帅气皮鞋锃亮的弄堂小宁,到陕北窑洞难以果腹衣不遮体的“孤儿”学生,蛇娃王敏清痛并快乐着。痛是生活的艰苦,快乐是无拘无束,这里有学上,学知识,有玩伴,尽情享受解放区自由的生活。上树爬墙,骑“马”打仗,野菜充饥,劳动锻炼,弹球练准头,织布纺线线,偶有白馍改善,吃一次高兴六七天。五十多年后再访延安,纺车驾轻就熟。就读延安“保小”,与一大批烈士遗孤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些苦难磨砺的学友,多数成为了共和国的栋梁之才。

1947年从延安奔赴太行根据地时已经十七岁的王敏清,被父亲安排为先遣队员,日夜兼程赶往太行山上党涉县,徒步日行七八十里,脚底水泡遍布,疼得钻心,但更为担心的是,山中行走常与狼豹相遇,遂向父亲申请枪支一枚,父允诺。左轮手枪别于腰间,更为神勇,跋涉十多天近半个月终于抵达目的地,工作圆满完成。

一日,休整中的王敏清上街游转,看到北方大学医学院的张榜招生广告,出于好奇的他前往招生处咨询一试,没想到,延安学习的底子,让他表现出色,一举成功录取。回去告别父母,第二天赶赴山西屯留安阳村的学校入学了。由于战场急需救护人员,原本两年的学业,像王敏清一样的优秀学生,一再被压缩学时,一年就被提前毕业,参加临汾解放的战役,毅然开赴战斗激烈的疆场。

战场上表现英勇的王敏清,救治伤员肯动脑筋,缺医少药、纱布绷带匮乏的战场救治,很多物品是反复洗涤后使用。而救治伤员有明确的换药换纱布的时间规定,王敏清发现,按照三天一换纱布的规定,许多伤员的伤口刚刚愈合,又被无情地扯了开来,严重地影响了战士们的伤愈。他仔细观察,大胆尝试,发现很多战士的纱布可延长换用的时间。他就开始在自己管辖的伤员中,没有感染的伤员延长换用纱布的时间,但有人提出这样违反规定,而王敏清却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出了问题我承担责任。敢于突破教条,尊重实验的结果——事实,是王敏清一贯的作风和品格。

临汾解放,王敏清利用休整,请假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见到亲人格外亲。二叔看到已是大小伙子的王敏清,极力张罗侄子的婚事,王敏清原本只是回乡探亲,并无此意,但二叔的话确实是有理,“你爸长期在外奔波,现在的母亲又是南方人,想吃口家乡饭也没人会做,你要孝顺父亲,就娶一个家乡媳妇,父亲想吃点时,做顿可口的家乡饭,尽尽孝心。”二叔的盛情之下,王敏清与书香门第的姑娘董宝云见面了,二人一见,相互倾心,一桩美满的婚姻就此开启。董家是诗书世家,二叔董寿平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董宝云舍弃相对安逸的生活,跟随丈夫进入了救治解放军伤员的医疗队伍,为重伤员喂水、喂饭,缝衣洗涮,不辞辛劳。勤劳聪慧、美丽大方、书画诗词集于一身的姑娘,也成就了她与王敏清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恩爱一生的美满婚姻。

太原解放后,王敏清被调入北京,以年轻医生和军代表的身份,接管东单六条的一所老医院。他白天接诊患者,晚上与战士手握钢枪看护医院,虽然辛苦,但充满快乐。父亲经常告诫他,要好好学习,一年的医学大学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此时医院发生了一起让他刻骨铭心的医疗事故,也让他下定决心,复员转业再进校园学习,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发生在医院的事故恰恰是由于医生在做胸穿时,人体解剖结构掌握不够,伤及心脏,造成病人死亡。目睹惨痛教训,本来在部队表现优异、前程似锦的他,快速办完离队手续,毅然决然返回故土山西大学医学院,经过严格考试,成为一名插班生,与1949年入学的于文雄、徐大毅、郭连魁、韩西城、王玮、任汉英、王加玑、赵悦华等成为一届同窗好友。

大学生活是艰苦的,但也是美好的,它不但扎实了王敏清的医学基础,还树立了他大医精诚的医学品格。回忆大学的老师,记忆依然清晰,樊清江、包淑和、于载畿,甚至还记起了梅占坡老师。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日籍老师光藤学教授,他不但教授知识,还传授医术,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感悟做人的道理。为此,他不惜讲述自己在日行医时,为了生存和家庭,曾经失足为药企违心写就的药品有效鉴定证明。告诫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有良知的医生”。一个享誉医界的名医,可以放下老师的尊严、长者的面子、医者的饭碗,敞开心扉,用自己曾经的错误,启迪学生,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可贵?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情怀?谈及这样的恩师,王老的情感不能自己,停顿片刻,王老指着抽屉感慨到,“我毕业离校时,老师把他随身心爱的血压计赠送于我,六十八年了,我保存完好,每当我用它为患者测量血压时,老师那‘做一个有良心的好医生’的话语就在耳畔响起,它激励鞭策了我的一生。”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是王敏清的处世风格,也是王敏清的家风传承。王敏清大学上学期间,恰逢父亲王世英任山西省委书记、省长,但他从不炫耀,更不利用这种关系为自己提供便利和照顾,以至学校全然不知。毕业填表时,有一栏父母姓名及职务,王敏清思考再三,已经要毕业了,没必要再瞒着学校了,不得已填上了父母姓名及职务,让学校大为吃惊,以至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诈。为了核实王敏清身份的真伪,学校借故与王世英书记通话,同时顺便询问孩子王敏清上学之事,当明确他们的父子关系后,学校大为赞叹。

1954年毕业分配至北京医院的王敏清,安排到北京医院北楼做住院医生,工作一年后,由于优异的表现,被选送到中南海做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六年的中央保健工作,也成就了他“五进五出中南海”的传奇工作经历。他先后为23名中央首长进行过保健服务。

1955年他第一次进入中南海时,中央还没有保健局,正在筹备之中,负责保健工作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下设的保健处,主任则是我校的另一位更早期而优秀的校友徐福静医生。王敏清初到中南海报到时,就是徐福静学姐接待的他,而且他们还是临汾老乡,出于工作的性质以及相关纪律规定,他们从不互相交流工作之外的事情,以至王老先生获知徐福静为山医校友之事,还是通过我们前来采访时才了解,可见老一辈革命者的组织观念和铁的纪律的严格性。王老谈及此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过去在中南海工作的保健医生,调走后,档案中都没有中南海的工作经历,因此有人文革中受到冲击和不平等的待遇,当事人有口难辨,不得已说出实情,又被冠以造假和欺骗的罪名。为此,王敏清担任中央保健局局长后,分别将担任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以上的保健医生,颁授各种奖状,以资鼓励,以正视听。第一枚奖状就授予了已在上海工作的学姐,延安时就开始担任中央保健工作的前辈徐福静医生,遗憾的是颁奖时他还不知学姐与他师出同门。

秉直认真的王敏清,工作勤恳负责,服务周到细致,医术不断提高,他不但专注首长的身体健康,还兼顾家庭及子女的医疗保健,为首长排忧解难,赢得了首长的充分信任。许多首长家属出现健康问题,都要听听王大夫的意见,更有首长则放心地授权他代表首长决定并处理家属相关的医疗事宜。

王敏清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患者,都包容谅解,极尽宽容、帮助、行善之能事,让自己活得更加通透、豁达。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对子女尽责,乐观豪迈,笑口常开。他反复告诉我们,我是搞保健工作的,我必须长寿,否则别人怎么会相信我,我必须活到一百二十岁。乐观开朗的性格使他鹤发童颜,豪情满怀。我们真心地祝愿王老,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采访即将结束时,王老一再叮嘱我们,向母校,特别是校领导和他同窗五年的校友、老师、以及全校师生问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他的关心关爱。他动情的说,“我的成长史和我所熟悉的父母、家人、学长史书翰、徐福静的故事,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和儿女,更应该属于国家和母校,如果这些亲身经历和难忘的记忆还有用,能为历史文化的研究、培根铸魂的教育做一些工作,我愿意奉献出来,如此这样,我会很欣慰,也会很释怀,也算多了一份贡献吧。”

结束此阶段的采访。隔日,王老前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北京医院例行体检,我们衷心地祝福敬爱的王老身体健康,幸福快乐。离开王老的家,脑海中依然闪现客厅中,王老老伴董宝云老师画作《墨兰花》里一位老首长为画作的题字“香兰雅室”,这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期许,更是一种向往。

这是山医卓越校友的历史印记,

也是老一代山医人的奋斗情怀,

将是新一代山医人的使命接续,

必是又一代山医人的世纪辉煌。

 

 

 

采访:张志坚

采编:李爱花

拍摄:邓成世

以上照片及文中叙述均由王敏清校友本人提供,特别致谢!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